动物的快动眼睡眠和学习
早期应用实验动物研究睡眠和学习时,两种互补的理论得到证实。大鼠成为这一研究的对象,尽管人们对猫的大脑了解更多,但后者的学习能力实在太差。养猫者可能会反对这一令人不快的比较,他们确信自己的宠物就算不比老鼠聪明,至少也不比老鼠笨。但猫是家养动物,无需学习太多就可以生存;而大鼠是野生物种,需要适应更艰难的生存环境。
第一个理论通过监测受试者学习新知识后的睡眠情况,发现快动眼睡眠随学习的增加而增多;第二个理论则通过剥夺快动眼睡眠发现学习能力受损。这两个理论的关注点都在快动眼睡眠。对前一理论而言,快动眼睡眠的增加常呈现惊人的滞后,且时间有限,这引导卡莱尔·史密斯(Carlisle Smith)提出了记忆巩固的“快动眼睡眠窗”概念。这一概念类似于同样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发育关键期,鉴于快动眼睡眠状态在未成年动物中普遍存在,该发育关键期可能还与快动眼睡眠有关。
一些在旅行时记录梦的学者,如米歇尔·朱维特,报告说新地点的信息掺入梦境呈现惊人的滞后现象,特瑞·尼尔森(Tore Nielsen)对梦掺入个人经历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后也有类似发现,就梦而言,这些都是与考虑学习时机和人类快动眼睡眠窗最相关的内容。如前所述,两个信息来源都显示,大脑需要好几天甚至是一周的时间才能用新信息改变自己的思想,如此一来,在考虑行为成分时我们显然要面临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勿期望所有的学习都能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