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激活的基础
就在20世纪中叶前,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两位著名的感觉运动生理学家——朱塞佩·莫鲁齐(Giuseppe Morui)和霍勒斯·马古恩(Horace Magoun)发现:给猫的脑干予以实验性刺激,可使脑电图模式从睡眠转换到觉醒。换言之,他们建立了睡眠期间大脑激活的实验基矗他们的实验结果发表于1949年,比快动眼睡眠的发现早4年。这一结果向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所有的大脑激活都需要来自外界的感觉刺激——提出了挑战,从而为睡眠期间大脑激活的研究奠定了基矗
莫鲁齐和马古恩的假说认为大脑的某种网状结构激活某一非特异系统,而该系统的运作不依赖感觉输入。这一假说遭到了强烈的抵制,直至他们随后的研究证明激活与感觉通路之间相互的独立性,这一抵制才逐渐平息。当网状系统被破坏,而感觉通路完好无损时,出现了长时睡眠样的无反应状态。这些后续研究的进行与快动眼睡眠的发现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就连发现地点都是在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