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性欲的发展
弗洛伊德对引诱说的舍弃并没有影响他对神经官能症与性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坚信,也没有动摇他认为神经官能症的病源要追溯到早幼时代这一信念。但是,他没有继续将注意力集中在创伤事件上面,而是转而研究儿童的性欲和情感发展,并指出,成年后出现的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儿童的性欲发展在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某个阶段部分遭受阻碍的结果。如他自己陈述的那样:
一套理论开始形成。它阐明,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性欲还停留在、或者被带回到了一种婴儿状态。
(《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VII. 172)
与他提出的心理过程应尽可能以“不可或缺的器官基幢来描述的要求相一致,弗洛伊德以身体部位,而不是以感知、认知、学习、或依附等方式,描述了他的关于婴儿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婴儿身体的满足集中在嘴部,这是“口欲期”。大约从1岁到3岁,肛部取而代之。随之而来的是“生殖器期”,在此阶段阴茎和阴蒂成为原欲投入和自慰活动的焦点,尽管幼儿还不能与他人完成生殖器交媾。在最后的“性征期”阶段,个体已经具备与异性之间建立完全满足的性关系的能力,这个阶段要到青春期之后才能到来,甚至在拥有最成熟性格的人身上都能发现原欲发展的早期痕迹。
在弗洛伊德关于婴儿性欲发展的最初陈述中,其重点放在了自体情欲上面,即婴儿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而不是与他人关系的变化。弗洛伊德认为,幼儿在“口欲期”会短暂地依恋母亲的乳房,但是口欲本能随即使婴儿脱离乳房,转而在吸吮手指和咀嚼等活动中获得满足。尽管弗洛伊德继续认为创伤事件是形成障碍的一个原因,但他将婴儿的发展描绘为一种内在过程,仅与母亲或保姆之间的交流有细微的关联。弗洛伊德直到晚年才开始认识到婴儿与母亲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母亲的角色主要被认为是满足婴儿需求,缓解令其感到危险的紧张情绪。母亲没有被视作除了与婴儿交流情感、缓解其紧张情绪之外还能提供激励和学习机会的人。
弗洛伊德将婴儿性欲描述为“多形性反常”,即松散地由一些子本能组成,它们最初趋于独立存在,但后来合并成为成年人的性欲。这些子本能包括性虐待和受虐待冲动、同性恋兴趣、裸露癖和窥淫欲及恋物症。所有这些子本能在正常人身上都能找到痕迹,但在神经官能症患者身上特别突出。弗洛伊德当时认为,神经官能症状是早年某些反常的性欲冲动遭受压抑的结果。由于这种早期的压抑,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性欲一直处于未成熟状态。当一个或另一个子本能被夸大但未被压抑时,该人即会成为性变态,即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反常性倾向。因此,神经官能症患者和性变态的心理和情感都是在性欲发展的早期就已固结,只是他们应对固结的方式不同而已。正是基于这个观察,弗洛伊德作出了以下著名的论断:
神经官能症,可以说是性变态的底片。
(《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标准版》,VII. 165)
19世纪末,很多研究者都对人类性活动中的古怪行为感兴趣;但是弗洛伊德在说服医生和公众相信性变态是一种精神性欲发展的失调,而不是“遗传污点”或“堕落”的表现方面最具影响力。他尤其强调男人和女人都具有的双性特征。
在有些人身上,早期原欲发展的痕迹一直如此之深,以致于人们习惯称之为“口欲”或“肛欲”性格。口欲性格的特质主要由弗洛伊德的弟子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进行了总结研究,而弗洛伊德本人的研究则集中在肛欲性格上,就像人们从第一章中对他的性格介绍里可以预测到的那样。没有人对生殖器欲性格特点特别关注,但是里克罗夫特(Rycroft)在他的精神分析学字典里,将生殖器欲性格解释为:
这种性格的人将性行为看成性能力的展示,这与“性征期”性格相反,后者将性行为看作是一种关系中的参与。
在多种口欲性格特征中,被动、依赖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常联系在一起。这些特质通常在反复发作性的忧郁症患者身上出现。一些体现这些性格特征的人也具有其他“口欲”习惯,例如吸吮手指、暴食、过量吸烟、酗酒。这些行为模式被精神分析师们认为是对早期被迫脱离母亲乳房的失落感的一种补偿。在性变态身上,对舔阴和吮吸阴茎,甚至对亲吻的特殊偏好,都可能是持续口欲型精神病理的证据。但是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脱离乳房与后来的口欲行为或特征相关。最好是将口欲行为看作是一项有价值的临床观察病案,对它的起因不作特别的结论。
“肛欲”性格也是如此。对秩序和整洁的格外偏好被认为是对抗与粪便相连的肮脏与混乱的“反向形成机制”。固执被解释为源于对父母坚持排泄只能在某个特定环境下进行的要求的一种反抗;吝啬被解释为与婴儿渴望体会尽可能长地忍住粪便所带来的快感相关。如弗洛伊德从神话、童话和公众演讲中所发现的,金钱和粪便经常被用在诸如“肮脏的钱财”、“抠门儿”等短语中。在性变态而非神经官能症患者身上,很容易看到他们对排泄和肛门的偏好,例如在萨德(Sade)的《索多玛120天》中描述的那样。
在对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肛欲”性格特质的形成是否与严厉甚至古怪的如厕训练相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前后一致的因果联系尚未找到。但是弗洛伊德描述的相互关联的特质,确实在现实中时常同时出现。尽管弗洛伊德对原因的解释很少得到支持,他的临床观察和描述是十分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