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的应用-简析荣格

时间:2023-12-04 06:39:02

类型学的应用

和所有其他的类型学一样,荣格的类型学也遭到了同样的反对,也就是说,它寻求把显然无限多样的人类心理特质限制在狭隘的、任意施加的范畴之中。然而,应该要为荣格作出辩解的是,作为一个极其强调个人独特性的人,他也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说,他确信“每一个人对这条规则来说都是一个例外”。他又继续说道:

类型学的应用-简析荣格

对某种类型的描述无论有多么完善,都绝不可能适用于不止一个个体,尽管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恰当地说明了数以千计的其他人的特点。一致性是人的一个方面,独特性则是另一个方面。分类法并不是要解释个体的精神。不管怎么说,对心理类型的理解开辟了一条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普遍心理的道路。(《荣格全集》第6卷,第895自然段)

不存在“纯粹的”类型。没有一个人仅仅只有一种功能和一种态度,而没有其他的功能和态度。我们都是各种类型的混合物。对某些人来说,很容易看出哪种功能和哪种态度在习惯上占优势,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几乎不可能看出来。对此荣格坦率地承认:“人们常常很难发现一个人究竟属于这种类型还是那种类型,特别是就他自己而言。”关于态度类型,他说:“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外倾和内倾这两种机制,只有相对占优势的这种或那种才决定其类型。因此,为了使整个画面显得轮廓分明,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大力的修饰,而这或多或少地意味着虚伪的欺诈”(《荣格全集》第6卷,第4自然段)。

实际上,荣格的类型学中得到最为广泛的承认的,是他对内倾和外倾态度类型的划分。甚至一直对各种形式的分析怀有敌意的伦敦大学的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教授,也通过使用最为审慎控制的量化手段,证实了人类人格中内倾——外倾轴的存在。但是,在实证的基础上确立荣格所提出的4种功能类型的努力却不是那么成功。

荣格论证说,一个人的类型既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也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确实,内倾和外倾的态度看起来都好像具有生物适应性。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是我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直接结果,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满足这些条件的有效方式进行思考的结果。在像人类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物种中,有些个体会在遗传上先天带有外倾的专门倾向,而另一些个体则带有内倾的专门倾向,这是不足为奇的。

内倾和外倾的态度对人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在这两种倾向之间交替。毕竟,即使是最外倾的人,每天晚上也会入睡做梦,而这正是一种深刻的内倾状态。在睡梦状态中,一个人完全从外部世界中撤离出来,而且只要梦境持续,它就代表着一个人全部的现实体验。

在发展心理类型理论的过程中,荣格意识到一个极端重要的、学院心理学家倾向于忽略的事实,即一个心理学家在搜集和阐释他的数据时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除非观察者能够认识到他自己“在个人观察上的误差”,并且在研究中允许这种误差的存在,否则,他的观察就不可避免地会因偏见而受到损害。即使是在物理学中,人们也已经发现,科学家会影响他正在观察的现象,可见在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实践中,这种情况就更会是如此了。因此,认识一个人的类型是有用的,它能使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他带入某一情境的个人偏见。

总的说来,对荣格的类型学的最佳应用方法是把它当作一个罗盘一样来使用:对自性来说,所有类型学上的可能性理论上都是可用的,但是,能够确定下一个人用来指引其人生航向的坐标十分有用。荣格承认,这个航向绝不是完全固定的;它可能随时发生改变。从这种观点来看,对一个人的心理类型的觉知并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解放,因为它能够为人生开辟一些新的可能的航道,它们的存在对于不了解自己心理类型的人来说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