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理想的幻灭
保守党的衰落和普遍存在的“肮脏”政治使90年代中期显然成为公众理想幻灭的时代。像威尔·赫顿(Will Hutton)的《我们所处的国家》(1995年)这样的著作对后撒切尔时代英国的社会不公、极权主义以及社区归属感的衰落进行了谴责。赫顿呼吁复兴公民意识和加强国民团结。英国的许多机构和组织受到了抨击。甚至君主制本身也面对自摄政时期以来最严重的公众批评。皇室的私人问题,例如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和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的分居和离婚、君主聚敛财富、生活奢华而且脱离时代,更是给公众情绪火上浇油。温莎城堡的一场大火导致了猛烈批评,因为王室动用了公共资金来修复损坏。女王提到1992年时认为这是“可怕的一年”。共和主义有了一些有限的进展迹象,正如在澳大利亚一样。
另外,人们对伦敦城的信任由于罗伯特·马克斯韦尔(Robert Maxwell)退休金的丑闻和劳埃德保险公司的麻烦而遭到削弱。刑事司法制度揭露了证据不足的伯明翰六人案这类案件中的司法不公现象。内政部则因限制公民自由以及用政治干涉法律而遭到批评。
公众对于英国社会所处的状态也非常厌恶。在伦敦东区,高雅的后现代塔楼区、一座生态公园以及道克兰公司在金丝雀码头附近修建的一个游艇港与风餐露宿于斯特兰德或林肯因河广场无家可归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财富、收入、健康以及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除了艾滋病等带来的新问题,像肺结核这样早就消灭了的疾病在穷人区卷土重来。此外还有其他引起不稳定的因素。家庭的解体在加速:每三对夫妇中就有一对离婚。英国在欧盟国家中离婚率最高,甚至比北欧国家都高。在默西赛德这样的地区,大批青年人长期失业,有许多住宅区发生骚乱,城市里则存在着普遍的毒品文化现象,正如电影《猜火车》所描写的那样。这部影片是根据爱丁堡作家欧文·韦尔什(Irvine Welsh)令人不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从未像现在这样富足的英国在精神上似乎是贫瘠的、在社会层面上是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