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国民内阁-20世纪英国

时间:2024-07-01 12:44:07

国民内阁

然而,第二天早上麦克唐纳并没有被保守党-自由党组成的政府所取代,而是继续担任新的“国民内阁”的首相,只不过几乎所有他的工党同事都将被新政府排除在外。在随后于10月举行的大选中,新政府(这届政府后来取消了英国的金本位制并使英镑贬值)以556个席位的压倒性多数重新当眩工党的议席减少至51个;几乎其全部重要前阁员在大选中均遭失败。这届国民内阁将为30年代的英国定下基调,而其象征性的首脑麦克唐纳逐渐从政治舞台上淡出,成为日益可悲的人物。鲍德温则坚持到1937年。那时他仍然能集聚足够的政治力量和谋略。例如,1935年他推动议会通过了给予印度更多自治权的法案;1936年,当尚未加冕的爱德华八世既想继承王位又想与离过婚的美国女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结婚而违反政治惯例与政府产生矛盾时,鲍德温自始至终都占据上风。但是这届政府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保守党自身。该党摒弃了维多利亚时代乡绅的刻板形象,转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官僚的风格。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张伯伦。他是著名的伯明翰集团的继承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后来)在国外,他在30年代的政治生活中都是一个突出人物。正是张伯伦领导了30年代早期英国经济的部分复苏。政府对住房与耐用消费品进行了大量投资,英格兰中东部地区和英格兰南部的先进工业区出现了新的富足现象。诸如南威尔士、达勒姆、坎伯兰以及苏格兰等老工业区出现的人口流失则因为城市郊区和轻工业中心的新增长而得到平衡。政府采用了鲜明的、管理和管制的风格,在经济政策上走的是“中间路线”。农场主们从牛奶和其他市场计划以及生产配额中得到了实惠,而城市城郊居民得到的好处则表现为改进的交通(最明显的例子是伦敦的地铁)、扩展的煤气和电力服务以及廉价的住房。在1932年的渥太华会议上,英国放弃了奉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自由贸易政策。新启动的关税政策与帝国特惠的商业体系持续运行到70年代。关税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引起了深刻的争论,但是垄断化了的钢铁工业成为显现出盈利迹象的工业巨人。选民们因此对国民内阁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在1935年的大选中再次选择了国民内阁——此时几乎是清一色的保守党人——并给予张伯伦的管理式的保守主义政治主张广泛的支持。这种支持一直持续到在外交政策上出现新分歧的30年代末。

30年代国民内阁-20世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