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繁荣
“自由贸易”的思潮风行起来时,也是经济繁荣的时期,这一繁荣期从19世纪50年代一直延续到70年代初期。当时的人认为是自由贸易造就了经济的昌盛,而经济史家则对此表示怀疑。或许去除关税壁垒只对英国经济产生过很有限的影响,然而,在全国都致力于经济进步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自由贸易”的优势地位却和各阶级共有的创业热情密切相关。
世纪中叶的繁盛反映在数字上并不惊人,而且那时还有轻度的通货膨胀。但这个时期的长足发展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似乎表明,在1820—1850年间备受关注的“英国状况”问题可以,并且正在通过现有社会政治架构内部的市场力量运作得到解决。甚至19世纪60年代兰开夏郡的“棉花饥荒”造成的困境——美国内战切断了南方诸州种植园一直以来对英国棉纺厂的原料供应——都没怎么引起持久的政治反响。有产阶级感到庆幸,地方立法和自愿募捐似乎足以让威斯敏斯特的政府免于承担兰开夏劳动力困苦境遇的直接责任(当然,政府的贷款计划事实上也起了重要作用)。
同其他国家相比,1850至1870年间的英国经济在复杂性及其所涵盖的产品和经济活动的范围来看,都非同一般。它在煤和铁这些早期工业经济的基础原料方面有优势;欧洲大陆的国家为满足自己搞工业化时的基本原材料所需,从英国进口煤和铁,英国因而加强了这两种商品在世界上的优势。一个充满活力的制造业部门奋力地向前迈步,从船舶和蒸汽机,到纺织品,再到装点了维多利亚家居的林林总总的小商品,它的产品真可谓包罗万象;出口商品装在英国船上运出去,使整个贸易世界都染上了维多利亚色调。支撑这种紧张的工业活动的,是可靠的通货,以及尽管有故障却仍不失为比较稳固的银行系统:从70年代起,银行在经济活动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