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流通
英国经济的特色仍是商贸业而非工业。欧洲大陆的城镇受到严格的监控——或者对之监管刚刚有所松动,商贸规模有限,还有复杂的税制层层盘剥。为了防止“外邦人”进入自己的市场,德意志小城市中那些中世纪的城门一到黄昏就紧紧关闭。然而英国的情形恰恰相反,国内贸易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而崇尚“重商主义”的政府一直积极鼓励“通过对外贸易”获劝财宝”。18世纪时英国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吉利海峡的战事似乎一直不断,以马恩岛为据点的大规模走私产生巨大吸引力,这些都使商贸通道向北转移。利物浦靠粮食和奴隶买卖及后来的棉花和棉制品交易而兴旺起来;格拉斯哥靠烟草、亚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交易和工程技术而发达。然而它们曾经的贸易中心地位却在渐渐地改变,因为从它们那里开辟了连接后方贸易区的高效交通运输纽带,而制造业则极大地改变了后方地区的面貌。
商贸和货品流通提供了工业化最重要的推动力。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有30%的人口住在城镇,有饭吃,有衣穿,可取暖,或是掌握着如此庞大的海外市常英国的商人通过一些机制来驾驭所有这些事务。法律虽然不见得鼓励,却也允许商人建立这样的机制,它们提供了一种运作架构,使生产率的提高能转化为利润、信贷和进一步的投资。国内“体面阶级”的队伍在壮大,为服装、餐具、建材和瓷器提供了市场;1750—1800年间,诸如此类的“内”需上升了42%左右。而同期出口产业的增长则超过了200%,其中最大的增长发生在1780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