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税路
在其他行业也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例如,18世纪30年代取得了运输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收税路体制。1730年以前,只成立了少数收税路托拉斯。多数主要道路,包括北安普顿郡外的大北路和几乎整条大西路的养护都依赖碰巧位于附近的那些倒霉的教区。乔治王朝初期,由于客流量迅速增加以及主要消费中心之间的货运服务越来越繁重,英国的道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的道路状况确实让国家很丢脸。收税路托拉斯也许不总是受欢迎,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有一个分级慎密的通行费征收制度作保障,可以把在地方上筹集的大量资金用于道路维修和养护。
这个世纪中间的40年是这些托拉斯的全盛时期。它们有力地证明了大都市以外地区的活力,英格兰北部和中西部修建了大量新道路。到1770年时,运河开始拼命争抢货运业务,它们提供了一个相对高效的真正全国性的运输网络,对旅程所耗时间的影响十分巨大。在18世纪20年代,从伦敦前往约克、曼彻斯特和埃克塞特等郡府需要远远不止3天的时间;而到1780年时,24小时左右便可抵达这些郡府。由于几乎所有重要的道路都这样竭力缩短运输时间,当时的运输在技术利用方面似乎已达到了极限,之后一段时期未见太多提高,直到1820年左右由于约翰·麦克亚当和托马斯·泰尔福特的功劳,旅途所用时间才再次被大大缩短。
如果不是内陆消费、贸易和资本大大扩展,收税路也不可能有此发展。但是,这些年英国在海外的扩张一点也不比国内的发展逊色。在这方面,当时的表面现象也可能会迷惑人。爱国政治家们继续在公众面前坚持本质上已陈旧的帝国观念。人们仍然倾向于把殖民地主要视为原材料的宝贵来源地、过剩人口的倾卸地或者是增加国家金银储备的手段。西印度群岛被称作是帝国王冠上的宝石,那里有蔗糖种植园;1739年的英西战争与此前的战争一样,被认为是为了闯入南美的黄金国,人们想象着那里有诱人的金银和热带产品。但事后看来,英国当时的海外贸易格局显然正在朝着一个全新帝国的方向转变。欧洲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异常活跃的出口市场,尤其是在北美洲。纺织品这种主要的传统商品因这种方向的改变而受益。但是,更加显著的增长势头出现在一些新兴的制造业中,尤其是在与金属工业相关的制造业中,在家用商品、工具、武器以及各种器皿生产方面。总之,对“伯明翰产品”的需求在激增。
地图11741年收税路网络
地图21770年收税路网络
重商主义的理论能够变通来适应这些新趋势,但当时的人们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清楚理解这一进程。到18世纪50年代,十三个美洲殖民地的重要性开始得到足够的重视,商人和行政官员都开始将目光转向与法国争夺北大西洋地区的统治地位。战略重点的改变对国内环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乔治王朝时期伦敦的发展十分迅速,并已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当时西方世界里最大、最活跃的城市。但事实是,严格地从比较角度来看,伦敦并没有那么重要。在美洲兴起的新贸易一大部分流向了西部一些新兴或正在扩大的港口城市,主要是利物浦、布里斯托尔、格拉斯哥等,怀特黑文在短期内商业活动也曾非常活跃。这些港口的外围地区,即塞文河谷和中西部地区、约克郡和兰开夏地区,以及苏格兰西部地区的发达,正毫无疑问地在将英国的工业基地由南部、东部和西部移向北部和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