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1980年:抗议、外交举动与新的改革之路
1968年,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并在当选之际即承诺要结束越南战争。但是,和平谈判在巴黎开始的同时,在尼克松和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授意下,美国军事援助仍不断涌入南越,轰炸也更加密集,目标甚至包括越南共产党在邻国柬埔寨境内的重要据点。
反战抗议仍在继续,1969年和1970年,华盛顿爆发了大规模游行。从美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到旧金山的海特-阿什伯里地区,反战热情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式:吸食大麻和迷幻药、沉迷于甲壳虫乐队和鲍勃·迪伦等人的音乐。反文化运动在1969年8月达到一个高潮,数千名反文化青年汇集于纽约的伍德斯托克,参加为期三天的以宣扬和平与爱为主题的摇滚音乐节。一些抗议者采用了暴力行为。1970年8月,四名激进分子在威斯康星大学校园内引爆了炸弹,炸毁了一座学校大楼和该大楼内由军方资助的一个研究中心,炸死了一名在楼内的研究生。
在1968年总统选举的第三政党候选人、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以及尼克松本人等的煽动下,反战抗议也遭到了各方的激烈反对。昵称为“安全帽”的蓝领工人组织了亲尼克松的集会,袭击反战抗议者。1970年5月4日,俄亥俄州共和党州长出动国民警卫队,向肯特州立大学校园内的抗议者开火,导致4人死亡、9人受伤。不久之后,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州立大学,警察开枪打死两名学生。
1971年,《纽约时报》披露了“五角大楼文件”,这份五角大楼秘密文件分析了导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错误假定。1970年以后,反战运动逐渐消退。尼克松政府逐渐从越南撤离了美国士兵,转而依靠轰炸和南越军队,美国战争伤亡得以下降。1972年征兵结束,抗议活动进一步减少。随着反文化运动的衰退,很多年轻人回到自己居住的农村地区,一些人转向信仰东方哲学思想,另一些人加入了“耶稣子民运动”,将福音派信仰与(除去毒品的)反文化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改良激情寻找到了新的出口。在全国妇女组织(1966年)和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创立的《女士》杂志(1971年)的推动下,女权运动再次兴起,中产阶级女性加入了反对性别不平等和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权至上思想的运动中,其中很多女性还曾参加过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1972年一项联邦法律的第九条规定在教育和体育领域取缔了性别歧视。(八年前,一个反对《1964年民权法案》的南方白人议员恶作剧地提出了针对该法案的一项修正案,将“性别”也列为反歧视的类别之一。)1969年6月,警察对曼哈顿的一家同性恋酒吧进行了搜捕,因而引发了抗议活动,这标志着同性恋维权活动的开始,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受到蕾切尔·卡尔森的作品《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人们开始行动起来反对环境污染。1970年4月22日,美国各地的环境保护积极分子庆祝了第一个地球日。是年12月,在尼克松的支持下,国会通过决议,成立了联邦环境保护局。
尽管国内风云四起,尼克松和基辛格重点关注的仍是外交问题。虽然基辛格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实现和平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对(被尼克松长期视为美国死对头的)中国的秘密出访却取得了成效。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举行了会谈,奠定了美国承认中国的基石。作为均势外交大师,基辛格还致力于改善美苏关系。在拉丁美洲,尼克松政府支持亲美政府,并采取各种措施颠覆那些不亲美的政府。197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智利爆发政变,推翻了民选左翼领袖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政府,阿连德自杀。一个残暴的军事集团上台,一直掌权到1988年。
1972年总统选举年,民主党的青年活动派与由劳工领袖和大城市政客组成的老派民主党骨干产生了分歧。青年活动派在民主党大会占了优势,提名南达科他州州长、反战领袖人物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为民主党候选人。结果,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连任。尼克松提出“南方战略”,赢得了很多对黑人民权运动成果不满的民主党南方白人的选票,以及因为民主党左倾而被孤立的蓝领工人选票。
然而,尼克松很快就陷入了他自己造成的危机之中,他偏执、刁滑的性格被带到了白宫(尼克松也因此被戏称为“狡猾的迪克”)。因为对“五角大楼文件”披露事件的不满,尼克松授意被称为“水管工”的秘密小组调查文件泄漏事件。1972年6月,秘密小组溜进民主党国家委员会位于华盛顿的总部安装窃听装置,结果被保安发现,窃听者被捕。尼克松否认事件与他有关。
这一事件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公众关注,但是《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对事件进行了追踪,找到了白宫参与并掩盖该事件的确切证据。国会专门委员会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很快发现了白宫椭圆办公室内的秘密录音系统。录音纪录证实尼克松曾参与掩盖事件真相。在总统弹劾案的压力之下,尼克松于1973年8月8日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尽管有着出众的智慧、战略眼光和灵敏的政治直觉,尼克松却最终败给了自己人格上的缺陷。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继任总统,并宣称“我们长久以来的国家噩梦已经结束。”由于原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Spiro Agnew)因为被控受贿和逃税而辞职,福特在1973年刚被任命为副总统。作为一名虽不十分出众但受人爱戴的来自密歇根的议员,福特在上任之初就赦免了尼克松在任期内的所有罪名,使得尼克松免于受到起诉,可以说福特因为此事而浪费了初始对他有利的公众舆论。
1975年春天,越南共产党军队向西贡发起进攻,最后的美军撤离。这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最终结束,为此美国有5.8万士兵付出了生命代价,伤亡人数也是成千上万,而越南的死伤人数更是触目惊心。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国内的反对,美国本可以取得战争胜利;一些人则指出,美国在越南的败退标志着美国狂妄野心的失败,也彰显了因为意识形态斗争而忽略复杂地缘政治现实的危险性。
与此同时,为了抗议美国在1973年战争中支持以色列,阿拉伯世界中止了对美国的原油出口,引发了一场新的危机。汽油价格飙升,民众普遍对政府感到失望。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美国消费者更青睐燃油性能更佳的日本进口车,国产汽车的销售量因而大幅减少。与此同时,美国人们仍未忘记尼克松的不诚信行为,因此,远离政治中心华盛顿的前佐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宣称永远不会向美国人民撒谎,赢得了民主党候选人席位,进而成功赢得1976年总统选举。当时福音派新教正在兴起,身为南方浸礼会教徒的卡特称自己是“获得重生的基督徒”。
1978年,卡特在外交上露了一手,促成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的签订。但是,卡特在国内政策的表现上却乏善可陈。卡特是一个热衷于分析的技术官僚,缺乏政治技巧。随着通货膨胀和石油短缺形势持续恶化,卡特的支持率迅速下降。他无视内阁的意见,一意孤行地号召美国人民采取措施节约能源。尽管卡特的想法是好的,却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在此期间,在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推翻了亲美的国王,建立了伊斯兰政权。1979年,卡特批准原伊朗国王前往美国接受癌症治疗,伊朗抗议者攻占了位于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扣留了66名人质。这场危机困扰了卡特任期的所有剩余时间。计划不周的营救行动导致8名美国人质死亡。直到卡特离任,伊朗才释放了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