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政治反响、社会张力与文化骚动-美国简史

时间:2023-12-03 12:39:02

20世纪20年代:政治反响、社会张力与文化骚动

“咆哮的二十年代”曾是美国记忆中的传奇片段。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Frederick Lewis Allen)的著作《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1930年)等通俗历史作品更是强化了这一传奇。这是充满活力、享乐至上的十年:美国人抛弃传统禁忌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涌入爵士俱乐部和禁酒令时期的非法酒吧;这些非法酒吧的烈酒主要来自各种族匪帮,比如芝加哥的阿尔·卡彭(Al Capone)。

20世纪20年代:政治反响、社会张力与文化骚动-美国简史

“咆哮的二十年代”这一形象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部分现实。正如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在1920年出版的小说《人间天堂》中写的那样,对于一些富足的大学生而言,20世纪20年代的确带来了挣脱旧时代约束的兴奋感。得益于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批量生产工艺,拥有汽车的人口暴增,上百万的美国人得以享受自由出行的便利。在1914年,美国机动车登记量不足200万,而截至1930年,这一数字激增至2,700万。广播、好莱坞电影、音乐录制带和全国性广告的传播刺激了新型大众文化的发展。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斯(Babe Ruth)、拳击手杰克·登普西(Jack Dempsey)等体育英雄成为媒体明星。1927年,酷爱冒险的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成功地驾机从纽约不间断直飞巴黎,这让唯名人是从的美国掀起了庆祝狂潮。

然而,在表面泡沫和福特汽车的喧嚣声之外,美国社会现状却复杂得多。在政治上,一战后保守主义回潮仍在延续。192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沃伦·G.哈定(Warren G. Harding)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总统宝座。除了1922年世界海军强国为限制军舰制造而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外,哈定的总统任期充满了各种丑闻,无甚建树。1923年,哈定死于心脏病,由副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接任总统一职。来自佛蒙特州的柯立芝沉默寡言,从表面上看与喜欢交际的哈定非常不同。20世纪20年代公共关系活动业快速发展,精明的公关活动塑造了柯立芝刚正不阿美国人的形象。尽管柯立芝政府相比之下更加诚实,但是在保守和亲商上与前任并无差别,正如柯立芝的至理名言所说:“美国的事业就是商业”。

柯立芝在1928年提出不再参加竞选,时任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获得共和党提名,并在选举中战胜了竞选对手纽约州州长、来自移民家庭的天主教徒阿尔·史密斯(Al Smith),赢得总统席位。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反天主教的偏见帮助了胡佛当选,但是移民城市选民多支持民主党,彰显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转变。胡佛出生在贵格会家庭,靠自己努力成为了一名采矿工程师。在出任战时食品管委会成员和商务部长期间,胡佛支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他在思想上更接近西奥多·罗斯福,而不是哈定或者柯立芝。1927年,洪水袭击了密西西比河谷,胡佛急忙赶去现场,协调个人抢险救灾工作。在总统任期,胡佛发起了公共政策问题研究,并召集企业领导讨论通过志愿合作提高效率。虽然胡佛在任期初的表现让人期待,但是股票市场崩盘及其后果压垮了胡佛的总统任期,让他声名扫地。

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技术变革,意识形态动荡,城镇化、移民、黑人移居北方等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都让美国人不知所措,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紧张局势。192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美国城镇人口首次占到了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凸显了美国的城镇化转型。

20年代,在重建时期曾一度横行的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三K党”重新活跃起来。由于采取了精明的宣传措施,“三K党”的影响范围在20世纪20年代初从南方扩展到中西部和西海岸各州。身着白袍、信奉新教的“三K党”成员举行游行和集会,在夜晚焚烧十字架,恐吓黑人、天主教徒和所谓的道德散漫者。印第安纳州“三K党”首领卷入了性丑闻事件,这一轮全国性“三K党”浪潮消退,但是它的不宽容和恐吓手段留存了下来。

很多劳工阶级的非裔美国人团结在马库斯·贾维(Marcus Garvey)周围,贾维是个极具领袖魅力的牙买加移民领袖。通过组织集会、统一制服,贾维领导的全球黑人进步协会(UNIA)成员宣扬黑人种族自豪、由单一种族组成企业以及最终重返非洲。这场运动让美国白人和提倡种族融合的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颇为紧张。1927年,贾维被控邮件欺诈并且罪名成立,最终被驱逐出境,这削弱了黑人进步协会的影响力。尽管如此,这仍是大规模黑人运动的早期尝试。

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南布伦特里市发生了一起工厂抢劫案,一名出纳员和门卫被杀。两名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无政府主义者尼古拉·萨科(Nicola Sacco)和巴尔托洛梅奥·万泽蒂(Bartolomeo Vanzetti)被判定为此案主犯,并被处以死刑,而他们的支持者认为案件审判中存在着反激进主义和反移民的问题。尽管各地出现了抗议运动,但是由知名法官组成的委员会维持了原判,两人于1927年被处以电刑。年轻的白人作家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Passos)创作了一首诗,表达了他的愤怒。在诗中,他总结道:“够了,够了,我们已是两个国家。”尽管随后的调查倾向于证明审判结果是合理的,但是萨科—万泽蒂一案仍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裂的象征。

虽然自由派宗教领袖早已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新教原教旨主义者却反对进化论,视其为“圣经无误论”的巨大威胁。事实上,新教原教旨主义者早已对《圣经》批判研究、神学的“现代主义”和日益盛行的世俗城市文化颇为恼怒。田纳西州立法禁止在公立学校讲授进化论,该州代顿市的教师约翰·斯科普斯(John Scopes)对法案提出了质疑,并得到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希望招徕生意的当地商人的支持。1925年斯科普斯案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包括突破传统的新闻记者亨利·L.门肯(Henry L. Mencken)、律师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和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等名流也参与进来,出庭作证。斯科普斯审判和最终不了了之的审判结果却并未能像某些人声称的那样动摇原教旨主义,却进一步凸显了这个时代深刻的文化分裂。

20年代也是文化创意爆发的年代,青年作家和剧作家,其中一些正流亡国外旅居巴黎,创作了新颖、充满原创性的作品。在《永别了,武器》中,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摒弃了有关1917—1918年的理想主义言论,真实描述了大屠杀的现实。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的《大街》和《巴比特》讽刺了美国中产积极的地方主义和反智主义。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战后美国特权精英阶层的浅薄和傲慢进行了深入探查。在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才华横溢的黑人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创作了大量极具艺术原创性的作品。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弗莱彻·亨德森(Fletcher Henderson)、爱德华·(“公爵”)·埃林顿(Edward Duke Ellington)等爵士乐大师将爵士乐这种植根非洲的美国特有音乐形式介绍给了广大公众。在文化版图上,创意观点和现代主义对传统规则提出了挑战,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个时代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智力成果最为丰富的时代之一,改变了美国缺乏思考、俗气守旧的传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