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业文明
美国内战后的工业化带来多样需求:原材料、不断扩大的劳动力大军、政府支持,以及在钢铁、铁路、蒸汽机、电力和石油等基础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新型企业结构和金融机构也至关重要。实力强大的工业领袖们用自己的财富、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共鸣奠定了一代美国人的生活基调。
在19世纪中叶,美国炼铁业主要由不计其数的小铁矿和冶炼作坊组成。到了19世纪70年代,苏格兰移民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发迹,他并购矿山、工厂、航运设施,并将它们整合成巨型企业:卡内基钢铁公司。卡内基通过水路和铁路把明尼苏达州梅萨比岭的铁矿石运送至匹兹堡附近他自己的钢铁厂进行冶炼,创造了一条从铁矿到成品钢的垂直一体化生产链。通过采用以氧化方式去除铁水中杂质的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卡内基批量生产出大批高质量钢材,广泛运用于铁路、蒸汽涡轮机、车间和农业设备的生产中。截至1890年,美国的钢产量超越英国,这也是美国工业崛起的里程碑时刻。
到1860年,美国的铁路网总里程已经达到3万英里,而内战结束后,铁路发展更是进一步提速。在激烈竞争、政治欺诈和疯狂建设的背景下,铁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其中的一些又在万人瞩目中消亡。到1900年,美国铁路总里程达到20万英里,铁路工业总值高达近100亿美元——按现在的购买力计算竟超过2,600亿美元。
铁路大发展更是推动了美国战后的经济腾飞。经由铁路线,煤和铁矿石被运送至卡内基的钢铁厂,农业机械运到美国农村地区,牲畜到达芝加哥的屠宰场,粮食作物运到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磨粉厂,各种机器和消费品输送到全国各地,同时移民得以分布至广大的内陆地区。这个时代最知名和最受人敬畏的人之中就囊括了一批铁路大亨,如加利福尼亚的科利斯·P.亨廷顿(Collis P. Huntington)和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纽约的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和杰伊·古尔德(Jay Gould),以及明尼苏达的詹姆斯·J.希尔(James J. Hill)。
在这个时代,燃煤蒸汽机为工厂、火车头、机械厂和谷物加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世纪晚期,蒸汽技术迅速发展,推动着远洋轮船和工业汽轮机的发展。在1876年费城百年纪念博览会上,由位于普罗维登斯的科利斯蒸汽机公司出品的1,400马力蒸汽发电机通过一系列齿轮和连杆为整个博览会的所有机械提供了动力,这台巨型机器高达45英尺,单是调速轮的直径就达到30英尺。小说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就赞叹地写道:“语言已经无法形容科利斯蒸汽机;只有那些能够理解它宏伟而沉默气势的人才能够真正了解它;它是一个钢铁强者,就那样高傲地矗立在巨大建筑物的中央。”
到1900年,人们开始利用水力或者通过燃煤发电。电力作为新能源,让机械摆脱了固定蒸汽管和传动杆的束缚。得益于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等发明家的创造,这个时代不仅出现了电力机器,还有了有轨电车和路灯。与钢铁业同样,在电力行业中也出现了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很快,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就控制了整个行业。
所有这些机器都需要润滑,而新兴的石油化工业提供了所需的润滑油。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开采出了美国的第一口油井。随后越来越多油井被开采出来,美国也很快成为了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国。企业合并再次取代了无序竞争。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成立于1867年的标准石油公司,无情地扼杀了众多比自己小的公司,并通过“横向整合”的方法很快控制了整个石油冶炼行业。
不断扩张的金融系统为工业化大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美国和外国的投资银行不仅买卖大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还引导了企业发展。J.P.摩根(J. P. Morgan)旗下的纽约市银行不仅在伦敦和巴黎开有分行,控制了几条铁路,而且还操作了这个时代几宗最大的企业并购案。1901年,摩根买断安德鲁·卡内基的资产,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一年后,摩根创立了美国国际收割机公司,一家农业机械集团公司。摩根甚至几次出手帮助美国财政部应对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