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战争
大陆会议委员会于1776年春起草的一份声明中曾这样写道:“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来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是声明的主要起草人。声明列举了乔治三世为了建立“绝对的暴君统治”、剥夺殖民地人们“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而“滥用职权和巧取豪夺之行为”。在修改声明的过程中,大陆会议用更加容易产生共鸣的“追求幸福”取代了(约翰·洛克提到的)“财产”一词。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原稿现珍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大陆会议的第一项外交举措就是派遣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作为密使前往巴黎。富兰克林来自费城,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活动家和公民领袖,在他的努力下,新生共和国获得了法国提供的至关重要的贷款,并最终赢得了法国的军事援助。
独立事业也造成了美洲各英属殖民地间的分裂。英属加拿大殖民地拒绝了大陆会议邀请他们加入独立革命的请求。英属加勒比海殖民地的甘蔗园主表示对独立没有兴趣。即使在13个大陆殖民地中,仍有近20%的白人居民,因为经济、工作以及依恋英国或害怕革命等个人原因,反对独立,这些人被称为“亲英派”。由于受到排挤甚至是暴力侵害,大量亲英派人陆续逃亡英国或加拿大。
在战争开始初期,双方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英国有强大的海军和训练有素的陆军,军队指挥官经验丰富,而德国雇佣兵的加入更是一大助力。但是,除了少数亲英派的支持外,英国军队都是在敌占区作战,供给线过长,而且作战环境不利执行传统军事策略和进行阵地战。
大陆军主要由低收入的公民士兵组成,这些士兵常常因为服役期结束或者农事工作的需要而离开军队。但是,殖民地也有明显的优势。他们不仅是本土作战,而且总司令乔治·华盛顿的指挥才能也日臻完善。此外,法国、西班牙、荷兰等英国在欧洲的对手为大陆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持。外国志愿兵也在大陆军中扮演重要角色。20岁的拉斐德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来自法国,曾出任华盛顿的副官。来自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冯·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将军帮助华盛顿训练士兵、制定武器和军事策略标准指南,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康科德和邦克山战斗失败后,英国军队在威廉·豪(William Howe)将军的指挥下撤离波士顿,进驻长岛,企图截断弗吉尼亚与马萨诸塞之间的联系。海军上将理查德·豪(Richard Howe,威廉·豪的弟弟)则指挥英国舰队在附近海域巡游。威廉·豪在几次小型战役中击败华盛顿指挥的大陆军,并于1776年9月占领了亲英派重镇纽约市。
华盛顿率部从新泽西撤退,跨过德拉瓦河进入宾夕法尼亚地界。在新泽西,大陆军向英国要塞发起反攻并获胜,极大地鼓舞了独立派的士气。但是好景不长,威廉·豪的部队于1777年9月在白兰地溪再次击败大陆军,并占领了费城。大陆会议被迫撤离,华盛顿率领残部在附近的福吉谷度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托马斯·佩因在他的新书《美国危机》中这样写道:“这是考验人意志的时刻。”
与此同时,在约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将军的指挥下,英国军队从魁北克出发,沿尚普兰湖和哈得孙河南下,希望与从纽约溯哈得孙河而上的威廉·豪部会合,然后与自西面而来的英国—易洛魁联军会合,从而将新英格兰地区一分为二。然而,在当地民兵和霍拉肖·盖茨(Horatio Gates)将军率领的大陆军的夹击下,伯戈因南下的计划屡屡受挫。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部队在纽约的萨拉托加向大陆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后,(一直秘密提供资金支持的)法国承认美国独立并许诺向美国提供直接军事援助。荷兰和西班牙也为美国的独立事业提供了各种支持。
英国部队不得不放弃在北方的战略安排,把重心转移到了南部。1778—1779年间,英国控制了佐治亚州,并于1780年5月占领了查尔斯顿。在(1780年8月的)南卡罗来纳州的卡姆登战役中,乔治·康沃利斯(George Cornwallis)将军指挥英军击败了一支美国军队。随后,纳撒内尔·格林(Nathanael Greene)将军率部在南卡罗来纳的偏远地区经过血战战胜英军,扭转了战局,不过这次战斗出现了酷刑和大量平民伤亡。
到1781年春天,康沃利斯率领残部转移至弗吉尼亚的约克敦半岛,等待增援和补给。但是,华盛顿率领大陆军从宾夕法尼亚州南下,将康沃利斯残部困在了约克敦。与此同时,法国舰队为华盛顿部运送来增援部队,并挫败了英军从海上撤退的计划。1781年10月19日,军乐队奏响《颠倒的世界》,康沃利斯投降。
美国和谈使团与英国谈判代表在巴黎会晤,美国使团由一对出人意料的搭档领衔,分别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性格刻板、喜欢道德说教的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和务实派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和谈顺利进行,双方签署了《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