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得兰-揭秘北欧海盗

时间:2024-12-04 13:35:01

设得兰

《奥克尼萨迦》中只是偶尔提及了设得兰,但一般认为它是与奥克尼同时被殖民化的,并且与挪威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迄今为止,在这里的考古发掘研究中,还没有发现挪威人的遗址。我们对该岛的了解,主要是来自1934年亚历山大·柯利(Alexander Curle)在贾尔绍夫所发掘的第一个被确认为不列颠群岛上的挪威人的农庄。贾尔绍夫虽然被描绘成是一个城镇,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农庄,多次被重建;在这里挪威人的长屋与皮克特人的圆形石塔毗邻而立。在古斯卡特尼斯,荒废了的圆形石塔内也发现有挪威人的手工艺品,这表明在斯卡特尼斯和贾尔绍夫,皮克特人的农庄中心区可能也成为了挪威人的目标。尽管仍然种植大麦和燕麦,但当地的经济还是发生了转变,其中包括新引进的亚麻种植技术(可能用亚麻来织造渔网)以及海产资源的集中开采。

设得兰-揭秘北欧海盗

斯蒂芬·斯图曼·汉森(Stefan Stumann Hansen)在安斯特岛进行实地考察,试图勾勒出当时挪威人的概况。如今这个岛上的人口已大为减少,现有居民仅600人左右。尽管如此,还是在30多处地方发现了挪威建筑物的废墟,其中哈马尔、桑威克和索特堡这几处已经进行了发掘。但这些遗址的具体年代很难确定。在安斯特发掘了少量带有陪葬品的墓葬,例如克里伯斯维克的墓葬中发现了属于9世纪的物品。定居可能始于那个阶段,但许多定居点长期存在,并一直沿用到14、15世纪。

大多数定居点都建有典型的挪威人长屋,里面有靠墙长凳、中央壁炉;皂石容器、纺锤锭盘以及网坠等设备也很常见。由于设得兰早已没有树木,因此建筑物里用作主梁的木材肯定是进口来的。在安德霍尔发现了一座拱式厅堂,其基石就是取自铁器时代的圆形石塔和其他皮克特人的建筑物。其中一端有铺砌的地板和排水沟,说明这里曾被用作牲畜的圈栏。在这里用大量木材来建造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长屋并不经济实用。而皮克特人在建造房屋时,倾向用石料而不是木料。对于这些外来定居者来说,长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其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体现,使他们可以有“在家里的感觉”,来表达一种归属感,与本地的其他群体形成对照。

相关的经济变化也表明挪威人控制了奥克尼和设得兰。詹姆斯·巴雷特(James Barrett)业已证明在挪威人来此地之前,渔业主要限于沿海地区,后来出现了大规模的海上捕捞,海产蛋白在食物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基本生存方式的这种根本改变,很可能是大范围殖民化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少量外来移民团体的影响。这一点从鱼类的消耗量上反映得尤为明显,食用鱼大概是较下层群体的消费习惯。跟语言和服饰的改变不同,当地居民大可不必去尝试新的经济活动,除非人口的变化使其成为必要。因此,渔业的快速发展肯定与大批外来移民的独特文化习惯有关,如果没有发生种族屠杀,那也必定发生过大规模的族群替换。

尽管挪威的文化传统在北部诸岛和西部诸岛的政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将这些传统视为是直接从斯堪的纳维亚传入的则是非常错误的。外来族群已经显示了文化融合的迹象,而原住民的文化元素亦得以保留,或被加以改造以适应新的变化,至少在社会下层是如此。要考察没有原住民的处女地的拓居情况,我们就必须探索更远的地方:北大西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