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像与圣像破坏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时间:2024-07-01 04:44:08

圣像与圣像破坏运动

在整个16世纪以及之后,起源于中世纪多联画屏和带翼装饰的祭坛画传统,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北欧的天主教地区延续下来。但在16世纪早期被新教改革运动席卷的城市和地区,这个传统被突然、甚至是暴力地中止。马钉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在仔细审视了《圣经》中关于禁止制作“偶像”(《出埃及记》20:4—5)的明确戒律之后,开始辩论说:关于圣人和《圣经》故事的图像不应该出现在教堂里,可能甚至都不应该出现在信徒个人宗教活动的场所。这个观点的根据还在于历史上长期以来对宗教画和雕像的滥用,虽然在几个世纪中反复有禁令发布,但是把圣像和圣人雕塑当成圣人本身(而不仅是圣人的画像)来崇拜的现象一直存在。有的改革者允许某些类型的宗教形象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继续作为信仰的辅助工具,而另一些人则不仅禁止制作任何新的宗教艺术品,而且还有系统地毁坏所有已存在的圣像和圣人雕塑,祭坛画就是他们攻击的中心目标。1566年,一个英国目击者描述了在安特卫普大教堂发生的这样一次破坏行动,安特卫普是荷兰南部的主要城市之一,在今天的比利时境内:

圣像与圣像破坏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我进了教堂……它看起来就像个地狱,仿佛天堂和大地都一同消失了,只有倒下的雕像和摔落的昂贵作品……所有的一切,都毁灭了![这曾是]欧洲最华贵的教堂;他们把这个教堂破坏得如此厉害,甚至都没有留下一个坐的地方。

由于各地宗教原因以及政治环境因素,这样恶性的圣像破坏运动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在北欧的不同地区,不仅导致了数个世纪的各种宗教艺术品(包括无数祭坛画)遭到彻底破坏,同时也急剧减少了艺术家的工作机会,而这些艺术家以前主要依赖大量的祭坛画订货来维持生活。在大约1520年之后的北方新教区,艺术制作不再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除非艺术家愿意从事通常是小规模且低报酬的绘画创作,比如我们要在第五章里涉及的肖像画。但是对于在天主教地区工作的画家和雕塑家来说,祭坛画传统则成功地延续了数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