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就是东方
有一位旁观者对这些发现的印象尤为深刻,他就是热那亚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迪亚斯带着绕过好望角的消息返回之时,他正在葡萄牙的宫廷。哥伦布关注葡萄牙航海家的实际成就,也潜心研究过古典地理学,这一切促使他作出一项重大决定。哥伦布接受了托勒密和马可·波罗(Marco Polo)对亚洲面积远远过高的估计。但他也认识到,如果托勒密估算的世界周长是正确的话,那么,从欧洲向西至亚洲这段航程,要比葡萄牙人自南向东这条路线短得多。根据哥伦布的计算,从亚速尔群岛向西到日本的距离为3,000英里,而实际航程超过1万英里。托勒密对亚洲和地球大小的计算都是错误的。要是哥伦布知道这一点,他可能就永远不会在1492年踏上他的航程了。
1485年,哥伦布首先向葡萄牙宫廷提出这一想法,但他的计划遭到拒绝,因为里斯本已成功地找到了经由南部非洲通往东方的海路。于是哥伦布就向卡斯蒂利亚王室提出他的方案。当时卡斯蒂利亚正陷于与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持续不断的争斗中,财政相当紧张。垄断东方香料和黄金市场的可能性实在太诱人,绝不容失去,于是他们就向哥伦布提供资金支持。1492年8月2日,哥伦布带领90名船员和3艘船,从西班牙南部的帕洛斯出发,开始了他的首次航行。
船队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将近两个月后,在10月10日星斯四,哥伦布看到了巴哈马群岛,他就在这里登陆上岸,遇到了当地人。这些人“身体健壮,身材漂亮,面孔很好看”,被视作“出色的仆人,而且头脑灵活”。哥伦布急于“动身前往另一个非常大的岛屿,根据我带在身边的印度人所做的手势语,我相信它一定是Cipangu(日本);他们称它为Colba”。哥伦布深信他行将到达日本。结果Colba其实是古巴。他沿着古巴和海地的海岸航行,后来他的旗舰失事,他就带着少量黄金和几个绑架来的“印度人”返航了。
哥伦布的返航在欧洲引起了一场外交风暴。这倒不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他始终相信他向西航行到了东方。葡萄牙反对说,卡斯蒂利亚王室资助的这次远航破坏了两国先前签署的协议,这份协议保证葡萄牙独占“几内亚那一边”的所有发现地。然而,由于这一说法措词模糊,再加上一位同情卡斯蒂利亚王室的西班牙籍教皇出面斡旋,按照《托德西利亚斯条约》(1494)的条款,新发现地给了卡斯蒂利亚王国。该条约还规定,应当绘制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标出分界线,明确规定两家王室的利益范围。双方代表同意,沿着大西洋从北到南,“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地方,确定和绘制一条分界直线”。这条线以西的地方属于卡斯蒂利亚,这条线以东(和以南)的地方属于葡萄牙。卡斯蒂利亚得到了它所认为的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而葡萄牙人守住了他们在非洲的领地,以及经由好望角通往东方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