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战
与“文艺复兴”一样,“宗教改革”也是一个回顾性术语,用于表述路德思想造成的种种影响。路德的确是带着改革教会的想法开始的,可是改革迅速演变为革命。路德抗议赎罪券的行动很快就定型为系统地反对天主教会赖以存身的一切宗教论断。路德认为,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而不能依靠教士、圣徒或免罪符为中介来获得拯救;个体若想获得拯救,只有绝对信仰一个不可测知、但最终是仁慈的上帝的恩典。软弱和邪恶的个体在上帝面前只有坚持信仰,这是上帝赐予的最根本礼物。想通过赎罪券和补赎来改变灵魂状态,这种世俗的企图毫无意义。正如路德本人总结的那样,“基督徒所需要的一切都在信仰之中,他无需用善行来证明自己”。
这一切对于天主教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路德抛弃教廷在上帝与个体之间的中介地位,这样一来,他一举否定了教皇和教士两者的权威。教会仪式的场所和物品遭到摒弃,正如神职人员与俗人之间的差别也遭到否定一样。除两宗圣礼之外,路德还谴责其他所有圣礼。他认为上帝直接赐予个体信仰,无需中介,无论这中介是教士还是圣礼仪式。
路德思想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却是直接的。在他为了应对天主教会日益惊恐的反应而完善和拓展自己的立场的同时,“路德主义”以惊人的速度在北欧各地传播开来,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超出路德的控制。到1546年他去世之际,倾向于教会改革的公会议控制了维滕贝格、纽伦堡、斯特拉斯堡、苏黎士、伯尔尼和巴塞尔。路德主义的积极响应者是那些对天主教教义不满的俗人,他们以城市市民为主体。修道会和传统敬奉方式遭到废除,教会财产或被捣毁,或被没收,圣像在反偶像崇拜的骚乱中被毁坏。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敬奉场所和方式,以及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和政治改良实验。1524年德意志农民起义,他们从路德的教义中为自己的不满寻找依据。路德轻蔑地谴责这次反叛“可厌、有害”,暴露出他的激进主义在世俗事务上的局限性。
路德也无法控制他的许多观点造成的智识影响。到了16世纪40年代,日内瓦已在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的神学控制之下。加尔文认为,人无力影响神圣的得救预定论。在加尔文看来,谁应入地狱,谁应得救,上帝早已作出决定。在英格兰,亨利八世于1533年作出政治决断,与罗马教会决裂,这最终导致亨利的女儿、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被开除教籍,因为她信奉当时所谓的“新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