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小说的未来数字化-解码畅销小说

时间:2024-07-01 03:44:01

数字化

数字化已经影响到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这种影响从作者在键盘上敲下的第一击开始,伴随了电脑排版、印刷和库存控制的全过程,一直延续到每小时更新一次排行榜的亚马逊电子书店。在“传统”的店铺式书店,销售终端也配备了监控设备,可以作出把脉式的反馈,随时随地调整改进需求、供应与消费这一销售循环。

畅销小说的未来数字化-解码畅销小说

我们的书本看上去似乎从来都是卡克斯顿印制的那些东西:白纸黑字,软硬不同的封面。但这些人们早已熟识的东西背后所涉及的方法500年来却已迥然不同。

在这种数字化杂萃中恐怕还得把书迷杂志的活动包括进去。从斯蒂芬·金的官方网站www.stephenking.com到www.readthewest.com(即“西部小说”),如今任何一个畅销作家或一部小说都有授权或非授权的网站——为其文字内容进行广告宣传、鼓动造势或解释说明。

在网上博客空间里,畅销小说所受关注与日俱增,并且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流言和天花乱坠的炒作。如今还新涌现出一些网络论坛,其讨论热度有促进小说销售的效应(也可能正好相反)。对某部作品口耳相传的评价,作为零售业最为有效的推销手段,如今在网络传播和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更是力量倍增。

电脑芯片已经改变了传统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学规律和流转模式。在过去,图书生产与消费的运作都要依赖平面媒体广告、书评、逛书店浏览和公共图书馆等中间环节。

过去20年里,电子配送链的出现使图书产品的价格大幅降低,同时,顾客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较之从前也有了大幅增长。畅销小说的总体以及个体销量以不可阻挡之势上升增长,这也是原因之一。

在这些新生事物中,有一种虽出现不久但影响力极大,这就是那些数量巨大的书迷群体的活动,尤其是针对波特系列图书以及普尔曼和托尔金的作品。书迷活动或以传统的评论和讨论形式展开,或以更具探索精神的书迷自创小说(或刻意模仿之作)的方式进行,比如,卡桑德拉·克莱尔的《魔戒私密日记》就是向托尔金的致敬之作。那些无心插柳、七嘴八舌的博客文章使电影《女巫布莱尔》成为轰动之作,但迄今尚未如法“造”出一本畅销小说来。尽管如此,人们还应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会成为现实。

有组织的博客文章(通过www.leftbehind.com和www.raptureready.com等网站)的发表——这本身显示了电子会众的力量——理所当然应被视为蒂姆·莱希和杰里·詹金斯的《末世迷踪》系列能够大获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末世迷踪》是一套改编自《启示录》的系列小说,作者显然有意在耶稣二次降临和大审判之际使其达到销售高潮(来自上天的伟大评论者会对小说作最终评判)。对于《末世迷踪》的大获成功,普通读者的第一反应与布奇·卡西迪一样。当卡西迪和圣丹斯小子被地方治安维持队紧追不舍时,他疑惑不解:“这些人是谁?”他们是从哪儿来的?推动《末世迷踪》奇迹的不是读者,即传统意义上的“书迷”,而是新出现的一批电子会众。右翼宗教团体与新通信技术的联姻,改变了美国的政治面貌和DVD影碟的消费习惯(如梅尔·吉布森的《基督受难记》),而同样的结合也在改变着推动通俗小说产业发展的大众的兴趣领域。

与此同时,随着网上(特别是通过亚马逊网站的)销售的发展,网上商家根据顾客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也与日俱增。这一发展意味着20世纪消费中的“蜂拥而至的抢购”模式可能正在快速、急剧地发生改变。将来不会再有全国性的畅销书,而只有某些以网络相连的读者的“群体偏好”。具体数据将由密切关注这一群体阅读口味的网络零售商负责提供。这是一种乐观的“长尾”理论——反映出人们对于选择机制的认识变得愈加进步和成熟;而这一机制将使“过时”的畅销小说连同其上世纪形成的一整套体制淘汰掉。未来,读者可以不断使自己的阅读趣味更加高雅(或成熟),供应商也能日渐清晰地掌握并越来越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