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规律?-解码畅销小说

时间:2023-12-02 20:19:04

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规律?

迈克尔·科达在其相关专著《打造畅销书》中提出,美国的畅销小说有反复出现的规律模式。就像经济学中的拉弗曲线或房地产市场中的繁荣/萧条周期一样,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相同类型的图书会以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

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规律?-解码畅销小说

科达的理论也许可以通过参考“宗教畅销书”的情况得到检验(或证明),这类小说常以弥尔顿式的昭示天道之任自命。那么在美国都有哪些年份这类图书销售量独占鳌头,成为那一年的最畅销图书呢?为此笔者设法将这些书编制成表,下面列出的就是这些包含耶稣及其门徒等人物的宗教小说在美国刚刚出版后销量超过其他小说的年份:

1855《大卫王室》约瑟夫·霍尔德·英格拉哈姆

1880《宾虚》卢·华莱士

1896《你往何处去》亨利克·显克微支

1897《追随他的脚步》查尔斯·M. 谢尔登

1943《圣衣》劳埃德·C. 道格拉斯

1948《伟大的渔夫》劳埃德·C. 道格拉斯

蒂姆·莱希和杰里·詹金斯的《末世迷踪》系列小说是对《启示录》的文学改编(已有多部成为畅销书榜排名第一的作品)。在该系列推出的最后一部《王国到来》(2007)中,救世主耶稣成了的一个主要人物。遗憾的很,这些作品更像小说而非预言。

宗教主题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很难看出有什么时间节奏或历史意义。当然,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些偶然因素,比如大灾难、世界大战、大规模移民以及现世主义与福音主义的潮流变化。人口问题可能也涉及其中。最终的结论还是困惑:那就是,小说变化的程式似乎确实来去无常,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反复出现的主题。

迈克尔·克莱顿在他于1990年出版的《侏罗纪公园》中大胆改写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1912)。他是否有意为之?这两部小说在各自的时代都大红大紫,这是否也纯属偶然?继《侏罗纪公园》之后,克莱顿(他向来是个乐于承认借鉴他人的作家)1995年又推出一部名为《失落的世界》的小说。他显然明白,他做的正是从(粗滥的)畅销小说原汁大汤锅中捞取一点素材,回锅重煮后再向大众推出。而读者们早已把这个问题抛诸九霄云外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8年后,“斗牛狗”德拉蒙德问世——一个笨拙的老派英国绅士承担起粉碎世界阴谋的重任。面对敌手卡尔森,德拉蒙德总是技高一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年后,詹姆斯·邦德现身小说世界,并开始与他的对头邪恶博士布罗菲尔德展开较量。创作007这个人物时,弗莱明研究了萨珀(即H. C. 麦克尼尔)的惊险小说。两个极端英国式的超级英雄在那个年代如日中天,是否与当时战后出现的文化空档有关呢?

想法、剧情或叙述手法是没有版权的。一些(看似)原创性很强的畅销小说,用图书业内的行话说,往往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无意巧合。在吹毛求疵的知识界,这叫做剽窃。但在这个一切免费的领域,重复利用司空见惯。这一现象是否会有什么模式或规律?这个论点促人思考,但在现阶段尚难证实。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能用更为理性的方式将畅销小说划分类别,而不像现在这样用所谓“排行榜”把它们堆在一起,或粗略地将其圈进“情节剧小说”、“浪漫传奇”、“犯罪故事”等几个大类中。但在目前,我们仍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