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
任何图书都可能成为畅销书,甚至这本介绍性的小书——如果本人斗胆臆想——也有可能会忝列其中。其实,自畅销书排行榜诞生以来,这个术语就主要同小说联系在一起,小说——借用威廉·萨克雷的说法——就是滋润心灵的果酱馅饼。我们以下介绍的仅限于畅销小说——那些文学世界中的甜蜜糖果。
使用“畅销书”一词的最早记载出现于1902年,即在最初的畅销书排行榜出现7年之后。从一开始,这就是个使用不当的词。“最”是个最高级形式的词。严格说来,最畅销的书——借用电影《高地人》中的那句台词——“只能有一部”;而这是《圣经》,是莎士比亚作品,还是《道路交通法规》?这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是,周复一周发布的排行榜已清楚表明:所谓的最畅销书总是不止一本(在最近10年的畅销书榜单上有总共200本)。而且,人们可以确信,明年的畅销书目会更大,畅销作品质量还会更好。下一个10年情形也肯定会依然如此。
我们使用“畅销书”这个名词时,等于是相信了图书业的(善意)谎言。今天,人们一般称此做法为“宣传炒作”或“编造杜撰”,即善意的欺骗,此善意就是要向更多的人销售更多的书。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销量较好的书”或“在更新的图书面市之前销量尚好的新书”。畅销书刚刚面世之时,正值出版业“黄金时代”的尾声。那时的出版业是一个绅士行业,业界人士颇引以为荣。今天的畅销书在那个时代,人们喜好称之为“有需求之书”。直到20世纪20年代,诸如哈钦森那本超级热销的《如果冬天到来》之类的图书,英国业界一直称之为“大卖图书”。这些名称虽然在语义上更受人偏爱,但在20世纪咄咄逼人的商业氛围里,它们毕竟显得过于温和。
不时有人建议,用“快销书”(fast-seller)这个词更为合适,因为畅销书的主要特征是其销售速度快,而非最终销售总量大。《天路历程》和《达·芬奇密码》相比,尽管作为一部宗教小说并不引人入胜,但其销售量是后者的几倍之多。不过这个销量是由500年来人们的虔诚阅读累积而来的。一个世纪以后,教会肯定还在,莱奥纳尔多的画作还会在卢浮宫吸引大批参观者。我们可以自信地预言,班扬的基督教生活寓言仍会有读者,虽然人们可能只是为了欣赏其永恒不变的纯美文字。但丹·布朗反天主教的幻想作品还会有人读吗?很可能不会——文学考古学家除外——而且肯定不会为其语言而读。从2003年到2006年,《达·芬奇密码》的销量“超过”《天路历程》之说只是在(短期内)它的销售速度更快这一意义上成立。那么,这两者当中,哪本更适合“畅销书”之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