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生的课本中,有一首名叫《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歌谣:“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这短短的一首歌谣中不仅运用了歌诀记忆法,还运用了形象联想记忆法,对小动物们的“足迹”进行形象联想,将小鸡的爪印联想成竹叶、将小狗的足印联想成梅花……这样一来小朋友很容易就能记住小动物的特点。
“形象”一词最早仅指人的面貌形状,后来也指事物的外部特征。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讲究形似、神似和意境,要的是形神兼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刻画,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形象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接触事物,并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整体印象。简言之,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形象虽然并非事物本身,却能够代表事物。
形象联想从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人类使用,中国的象形文字就与形象联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甲骨文中的“月”字就如夏日天边悬挂的一轮弯月;“马”字则看上去像有着四蹄和马鬃的马;“鱼”字也非常形象,甚至能够看出鱼头、鱼尾和鱼鳞;“人”字也能够看出来就是一个直立的人;“日”字是一个圆中间一个点……象形文字无疑准确地提炼出了事物的外形特征,通过文字的线条和笔画,具体地勾画出来,作为该事物的代表。
形象联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记忆知识来说更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很多学生在记忆知识的时候会走一些捷径,这个捷径便是形象联想。比如,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会对记忆素材进行形象联想。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小朋友记忆数字的时候,会教一首数字歌:“1像筷子来吃饭,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6像豆芽开心笑,7像镰刀割麦子,8像两个小圈圈,9像蝌蚪小尾巴,0像鸡蛋做蛋糕。”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就能记住这些数字。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形象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忆,如在看地图的时候,学生只要记住中国的版图像只大公鸡、意大利的轮廓图像只高跟靴子,进行联想,就能很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