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交流方式远比打骂更有效

时间:2024-12-03 23:35:05

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男孩的错误非打即骂,缺乏主动与男孩沟通的意识。例如,有的男孩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就会用“你笨得像头猪”来骂男孩。事实上,男孩小时候还缺乏正确判断和评价事物的能力,他们往往把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进而自暴自弃,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的“笨”。还有的男孩会产生叛逆心理,父母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元元是一个很内向的男孩,今年正读念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元元的母亲在一所小学里任教,繁忙的教学任务让她无暇顾及家里的事。元元的父亲是一个长途客运司机,经常跑长途,很少有时间回家陪孩子。元元平时很少有机会和父母沟通,这让他形成了内向、胆小的性格。

良好的交流方式远比打骂更有效

元元的父亲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有一次回家后看到元元没有考好,就训斥了元元。元元内心本来就不好受,于是和父亲发生了争吵。父亲大怒,扬起巴掌就要打孩子。幸好妈妈及时赶来,这才平息了这场“战争”。元元一气之下,跑到自己的屋里不出来。到了晚上,妈妈喊元元吃晚饭,结果一推门,发现孩子不见了,原来元元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事实上,在学业、就业和社交等方面,现在的男孩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长不能尊重和鼓励他们,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男孩的心理偏差并以伙伴式的交流沟通来缓解其心理压力,反而以打骂或惩罚等方式来教训他们,那么男孩的心理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说:“教育男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男孩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表明,父母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男孩,其结果往往会呈现为两个极端:男孩要么胆小怕事,要么叛逆冷漠。只有男孩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男孩,与男孩多沟通,男孩才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才有可能让男孩感受到平等。越是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出来的男孩就越开朗、越自信。

在与男孩交流时,我们可以蹲下来与男孩交流,这不只是为了表示父母与男孩的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父母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交流时,不仅身体要蹲下来,心灵也应该“蹲”下来,将自己的心放到和男孩同一水平上。父母不能只讲求形式,身体蹲下来,心理上却还有父母的权威和优势。只有身体和心理同时“蹲”下来,男孩才会看到父母的诚意,乐于将自己的心情和困惑告诉父母。

父母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批评的语气。有人说,父母的语气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很有道理的。父母跟男孩说话的语气、语调会对男孩的心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亲子之间的沟通,态度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说话的声调是态度的外在表现之一。因此,要想和男孩做好沟通,我们在教子时应该多用低声调。运用低声调和男孩说话,能使男孩感受到家长的沉着和威严,从而用我们的情绪支配男孩的情绪,使男孩更加主动地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