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3岁以后,就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里,性别认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是一个男孩还是女孩”、“我该怎样做”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需要有人告诉他们答案。这个启发他们、告诉他们答案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其父母,因为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权威的象征。
可是,有些男孩的家长却对女孩有着强烈的情结,明明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却因为自己盼女心切,硬给男孩穿上裙子,梳上小辫子。这样的做法会让你的男孩对自身的性别角色感到不确定和迷惘,同时也不利于他将来适应社会。父母的这种行为很可能会人为地扭曲了男孩的性心理发展。
壮壮是个小男孩,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圆圆的小脸蛋,长得非常可爱。壮壮的妈妈本来想要生个女孩,生了壮壮以后就一直把他当女孩养。壮壮怎么漂亮,她就怎么打扮。有时候,壮壮的妈妈还会给壮壮穿小裙子、化妆、蓄长发。直到壮壮4岁时,要上幼儿园了,妈妈才把壮壮的长发剪掉,给他换上男装。
让人没想到的是,壮壮到了幼儿园还是喜欢女孩的打扮,总是吵着让小姑给他涂口红、染指甲。他不愿意跟男孩玩,也不会像他们那样玩游戏,他更喜欢和女孩玩,扮演女性角色。
妈妈想了很多办法纠正壮壮,可他就是改不过来。现在的壮壮变得越来越文静,总是羞答答的,没有一点男孩样儿。壮壮的这种表现,常引得小朋友和其他大人讥笑他。渐渐地,壮壮变得胆小、退缩、沉默寡言。这时,妈妈和其他家人才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现在该怎样改变壮壮呢?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不可忽略,男孩就是要有阳刚气质,女孩就是要有温柔性格,父母不应依着自己的心愿或任由环境因素影响,使孩子对性别的认识错位。
在培养男孩的过程中,你不应该把男孩当成女孩来养。如果在幼儿阶段,你不给男孩一些正确的对于自身性别的认识,不让他去体验正常的性别情感,时间长了,男孩自身的性别特征就会弱化,而女性的性格特征就会逐渐在他的身上显现出来。因此,幼儿期是避免男孩女性化的最关键的阶段。这时的家长要注意对男孩性别意识的引导,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给孩子错误的认识。
另外,有的男孩缺乏父亲角色的影响,也会产生性认同混乱。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单亲家庭或有缺陷的家庭中。有性心理学家认为,男孩在3岁以后,开始更多地接触男性榜样,如果此时没有父亲在身边或父亲长期不在家,他得不到应有的男性榜样,就可能会发生性别认同混乱。
在这样的家庭中,妈妈们最好选取一些男性明星的海报贴在男孩的房间、床头,让男孩不自觉地接受其形象所展现出来的阳刚之气;也可以鼓励男孩多结交一些男性气概十足的同学、朋友,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男孩,让他获得正确的性别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