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生子女比例相当高的今天,男孩在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下,被一家两代甚至是三代人宠着。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很多男孩在做事时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这样的男孩很容易在社会上碰壁。
丁女士有一个3岁的儿子,名叫聪聪。平时在家里,丁女士对聪聪很是娇惯,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家里人也必须听他的“号令”。聪聪开始上幼儿园了,可是去了没几天,他就跟妈妈说不想去了,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
丁女士认为孩子在家里并不是内向的孩子,怎么会没有小朋友和他玩呢?她马上找到了老师,老师向丁女士反映,聪聪不合群,什么东西都喜欢自己霸占着,不给其他孩子玩。慢慢地,其他孩子就不愿意和他玩了。后来,丁女士专门抽时间在校门外观察聪聪,确实发现他有时候很霸道,使得很多孩子离他远远的。这让丁女士非常苦恼,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假如一个孩子没有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大量事实说明,很多天才并不是输在智慧上,而是败在了人际关系上。
我们要求男孩变得独立、自立,但这并不是让他不与人合作。男孩更愿意表现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只有能与他人进行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
想让男孩独立而又不缺乏合作精神,我们可以从生活点滴入手。我们平时在做家务时,可以经常让男孩当助手,让他了解到与人协同工作是大有好处的。例如,我们可以让他帮助妈妈拿菜,帮助爸爸倒垃圾、扫地等。在家里经常干活的男孩,到了幼儿园、学校、工作单位就会主动帮助他人,容易团结他人。
平时,父母还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或支持男孩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让男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例如,父母可以让男孩和伙伴们进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可以鼓励男孩参加学校举行的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活动。当男孩在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后,便会继续产生与人合作的愿望。
此外,父母还应注意引导男孩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男孩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当男孩与小伙伴合作得很好时,父母可用相机拍摄下“友好的一幕”、“合作的成果”,并对男孩的合作行为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