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男孩都会经历三个叛逆期:2岁半到4岁之间的宝宝叛逆期、6~8岁的儿童叛逆期和12~18岁的青春叛逆期。无论是哪个叛逆期,在爸爸妈妈眼里,这个时期的男孩都是让人非常头疼的。
虽然男孩年龄日益增长,但很多家长越来越觉得教育男孩是个难题:为什么他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可是长大了,满足得越多,要求也越多了?一旦得不到满足,他就会跟爸爸妈妈对着干,无论怎么教育,都没有什么效果。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当男孩从懵懂无知进入到有了独立意识的叛逆期时,他们对独立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他们并不是想故意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也并不是越大就越不懂事了。在男孩看来,爸爸妈妈不让他干这干那,似乎是在阻止自己的独立,这自然会让男孩产生叛逆的行为。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仍对男孩刻意设置各种限制,仍然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想法去教育男孩,以为男孩什么都不懂,就很容易使男孩产生对着干的行为。所以,当父母认为男孩叛逆、指责男孩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过度束缚了男孩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男孩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无法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观察男孩,了解男孩的真实想法,然后站在男孩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很多家长常会使用一些命令式的语气和男孩说话,要求男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命令式的管理对管理者来说是最简单的,而如果双方是合作、平等的关系,就要经过商量、沟通、理解等程序,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很复杂,而且还有风险(男孩不是总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因此就总想用命令控制男孩。对于叛逆期的男孩来说,命令式的管理是最让他们讨厌的,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对抗行为。
男孩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强烈的自尊。男孩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平等地对待自己,不愿意听到爸爸妈妈命令自己的口气,更不喜欢爸爸妈妈强迫自己去做事。当爸爸妈妈用命令的口吻要求自己做事时,男孩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有很好的教育理念。她每次与儿子说话,从不用命令式的口气,对儿子的缺点,也是采用温和的方法促使他改进。即使儿子在某些方面重复犯错,妈妈也不会拿出盛气凌人的态度教训他。因此,男孩与妈妈的关系非常好,一切想法都与妈妈分享,包括自己的秘密。
如果你想成为这样一位聪明的家长,那么你再与自己的男孩子说话时最好少说“不要”、“别”等禁止语,可以改成“我们一起”等建议性语气。
当我们用建议的语气和男孩说话时,他会觉得爸爸妈妈是在跟自己商量,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这样,他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例如,他不洗手,你可以说:“我们一起去洗手,看谁洗得干净。”这样,男孩不仅会主动把手洗了,还会获得受到尊重后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