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溺爱孩子,怎么办?

时间:2024-12-03 22:08:02

5岁的小茹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小茹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不久前,小茹看上了一件装扮玩具,想让妈妈给她买。当时妈妈告诉她:“如果你每天帮爷爷奶奶做一件家务活,并且能坚持两个星期,妈妈就买给你。”小茹不同意,就开始大哭大闹,妈妈最终也没有给她买。后来小茹告诉奶奶,奶奶很快就把那件玩具买了回来。另外,为了预防蛀牙,妈妈不准小茹吃糖,但是小茹常常趁妈妈不在的时候,恳求爷爷奶奶给她买糖吃,还跟爷爷奶奶达成共识,不要把吃糖的事情告诉妈妈。

祖辈带孩子虽有种种优势,但其劣势也不容忽视。其中,最常见的弊端是祖辈对孙辈的百依百顺的溺爱。

溺爱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自私自利。被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家长的溺爱包围,不会为他人着想,也不会将心比心,更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自利。

爷爷奶奶溺爱孩子,怎么办?

心理小百科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如果家长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九种不当行为是比较典型的溺爱表现。

1.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比如,吃独食,开小灶。

2.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想要新玩具,家长就给他/她买。长此以往,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性格,并且难以培养忍耐力和吃苦精神。

3.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比如,睡懒觉、吃零食、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4. 祈求央告。本来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结果变成需要家长哄劝、祈求才能做。比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

5. 包办代替。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却什么也不会做。比如,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事。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不能培养出一个勤劳、上进、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6.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疼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但是,有的家长往往在孩子经历小挫折时表现得惊慌失措。

7.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家长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家长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

8.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打滚、不吃饭来要挟家长。溺爱型的家长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这容易导致孩子的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

9.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妈妈管孩子,爷爷奶奶护着,有时还要责备父母太严厉。时时都有保护伞,这使孩子毫无是非观念、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以上九种情况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情况中会占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因此,家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育儿行为,要以科学的育儿理念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性格骄横乖张。由于家长一味让步和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很多无理的要求,使孩子成了“小霸王”。久而久之,孩子喜欢对别人呼来唤去,没有礼貌,不懂得让步与宽容,性格骄横,行为乖张。

第三,做事懒散。由于生活中的各项事务都由家长包办,孩子会变得日益懒散,做事不能坚持,不能吃苦。

第四,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且行事骄横,目中无人,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人际关系自然也会出现障碍。

由于溺爱的种种危害,父辈家长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老人对孩子的溺爱。

首先,更新祖辈的教育理念。因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祖辈的思想观念常常较为陈旧,知识面窄,再加上祖辈常常分不清宠爱和溺爱的边界,教育孩子时容易出现一定的偏颇。因此,年轻的父母可以鼓励祖辈参加家长课堂、阅读家庭教育书籍,以便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更新教育理念。

其次,父辈与祖辈加强沟通,对“理性地爱孩子”形成共识。在祖辈和父辈共同养育孩子的家庭中,两代抚养人需要进行沟通交流,就“如何理性地爱孩子”达成共识,父辈切不可一味地指责老人。父辈可以多与祖辈探讨“溺爱孩子的危害”、“溺爱与宠爱的区别”、“怎样才是理性地爱孩子”等话题,让祖辈逐渐转变溺爱孩子的观念与行为。同时,祖辈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充当父辈教育孩子的绊脚石。在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时,祖辈不要因为心疼孙辈就处处袒护他们,与孩子父母唱反调。

再次,父辈和祖辈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及时纠正坏习惯。孩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为基础,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愿望的满足不能随心所欲,而是有条件的,是要经过辛勤劳动、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在孩子出现坏习惯时,家长要及时反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孩子年纪小,可塑性强,及早进行培养和训练相对容易,效果也较好。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培养好习惯来纠正坏习惯。

最后,父辈积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职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父母重要的职责,需要父母亲力亲为。父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教育孩子的主角,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切不可将孩子甩给祖辈。在追求事业的成功之外,父辈应该注意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进行引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