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和父辈教养观念不一致时,怎么办?

时间:2023-12-01 09:59:02

壮壮刚刚5岁,体重已经30多公斤了,体形胖,饭量大。妈妈无奈向奶奶提议,在家不要给壮壮吃零食。可奶奶不同意,觉得现在家里经济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控制孩子吃东西?有一次,妈妈不让他再吃巧克力,壮壮竟然挥拳打向妈妈。妈妈对壮壮进行教育,罚站并且不许他吃饭,壮壮就大哭大闹。奶奶在一旁看不下去了,说:“别说了,小孩子懂什么?别吓到孩子!”说完就把壮壮抱走了。妈妈对奶奶的做法非常不满,但又不好意思当面指责老人。久而久之,壮壮知道奶奶一定会给他撑腰,总把妈妈的教育当作耳旁风,依旧我行我素,好习惯很难养成。

祖辈和父辈教养观念不一致时,怎么办?

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辈与祖辈共同的教育。然而,两代人由于在观念、知识、经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产生矛盾。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一致的态度和做法,必然使孩子无所适从,家长的威信和教育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祖辈和父辈应该保持沟通,尽量统一教养观念。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与祖辈沟通并非易事。有些老人常常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曾经成功养育了几个儿女”等为由,坚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听不进子女的意见。尽管如此,年轻的父母也不应将沟通失败的原因统统归咎于祖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与祖辈的沟通也有不恰当的地方。比如,总是盯着老人的缺点,而对他们的功劳视而不见;将老人帮忙照看孩子视为理所应当,而很少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过多使用指责的方式,如批评老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好”,而很少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鼓励……

要使祖辈和父辈统一教养观念,最好的方式是沟通。沟通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在平时生活中建立融洽和睦的祖辈-父辈关系也不容忽视。教养者之间的关系越融洽,越有利于达成教育理念的统一,也越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一,相互尊重和理解,营造融洽的祖辈-父辈关系。尊重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在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的情况下,祖辈才更乐意接受子女的意见。作为父辈家长,第一,要尊重祖辈的付出。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祖辈放弃安逸的生活,主动承担了带孩子的艰巨任务,帮助子女分忧。子女应当认可他们的付出,肯定他们的价值,感恩他们为抚养孙辈所付出的辛劳。第二,要理解祖辈的难处。祖辈尽心尽力,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但是因为身体、精力和受教育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他们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能达不到年轻父母的要求。年轻父母需要适当降低标准,避免求全责备。比如,父母希望祖辈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一两个小时,但是如果老人身体不好或既要忙家务又要带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父母应给予谅解。这种尊重和理解有助于祖辈、父辈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为有效的沟通奠定基础。

第二,父辈要客观、全面地看待祖辈抚养的利弊,肯定他们在抚养孩子方面的优势。比如,祖辈有更多照顾孩子的经验,他们的心态更为平和,他们对孩子更有爱心、耐心,更喜欢和孩子玩乐……父辈应注意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肯定祖辈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一开口就是指问题、挑毛病。

第三,以恰当的方式给祖辈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祖辈一些不妥的观念和做法,应从正面的角度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而不是直接予以否定和批评。如果直接告诉老人“您这样做不对”、“您不要这样做”,这样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他们仍然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妨以提建议的方式告诉老人“您可以这样做”、“下次这样做是不是更好”等。同时,父辈可以给老人买一些操作性强的科学育儿的书籍,指导、示范给祖辈看,及时更新、充实老人的育儿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参加附近学校、社区等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到家长学校进行学习。

第四,父辈平时可以多与祖辈就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沟通。沟通并不是等出了问题才沟通,因为出现问题后,关系也会变得对立和紧张。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围绕教育孩子的目标、理念、相互之间的配合等话题进行讨论,以达成统一的认识。在沟通中,态度一定要诚恳,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沟通不是强迫祖辈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的观点。如果祖辈不能完全认同自己的意见,父母也应有所妥协,形成一种双方都能认可的方案。比如,案例中的壮壮妈妈如果无法使奶奶转变想法,可以与奶奶协商:在爸爸妈妈教育壮壮时,请奶奶回避。这种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的交流,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教养理念不一致的情况。

当然,在有的家庭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父辈与祖辈难以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此时,父辈也无须沮丧和抱怨,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自己。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父母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人生在世,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遂心”的道理,同时也学会了在不遂心愿的情况下如何自处。另一方面,父母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做,孩子的受益会一天天显露出来。事实胜于雄辩,当老人看到效果后,自然会自觉地接受这样的教养观念。比如,有一位妈妈从孩子5个月起就开始为孩子读绘本,孩子的奶奶则不以为然,认为妈妈过早地教孩子识字。在妈妈坚持了亲子阅读四五个月后,孩子每次看到绘本都会开心地笑,还主动要求妈妈给她看书。奶奶看到后,改变了原先的认识,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