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来激励他们进步吗?

时间:2024-12-03 21:59:06

王女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6岁,小儿子4岁。大儿子乖巧懂事,让父母很省心。小儿子则很淘气,经常闯祸,比如,打小朋友、摔坏同伴的玩具、划别人家的车……王女士总以哥哥为榜样教训弟弟:“你看哥哥多懂事,出去多有规矩。你怎么就这么淘气呢?……你别每天四处闯祸,要像哥哥那样稳稳当当的。”

可以通过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来激励他们进步吗?

养育两个孩子,父母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更招父母喜欢,而调皮好动、成绩不好的孩子更令父母忧心。通过对比两个孩子,激励后者进步,成为许多父母的惯用手段。然而,这种褒此贬彼的做法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呢?

首先,通过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这是因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一个充满尊重和肯定的积极环境,而不是被贬低、被比较的消极环境。父母比较两个孩子的潜台词就是:你的兄弟姐妹很棒,而你却太糟糕了。在这样的负面评价下,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次,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不仅对激励孩子无益,还可能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这种比较往往使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是有附加条件的。不管是受褒奖还是受批评的孩子,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似乎只有自己乖乖的、懂事儿、成绩好才能获得父母的爱;一旦闯祸、犯错误、成绩不好了,父母就不爱自己了。由此,使得孩子内心产生不安全感,自我认同感不高。这种不安全感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导致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地“讨好”别人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以提升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最后,父母褒此贬彼的做法可能损害孩子之间的关系。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受褒奖的一方可能会产生优越感,鄙视和看轻对方;受贬低的一方可能会产生嫉妒,甚至是恨意。其后果必然是拉大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导致彼此充满敌意,无益于亲情的建立。

可见,褒此贬彼这一做法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主张家长通过比较来激励孩子进步。对于两个在性格、气质、生活、学业表现上完全不同的孩子,与其将他们改造得趋同,不如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父母要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包括两层意思:了解和接纳。父母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接纳他们的不同。尽管乖巧的孩子更令父母省心,但是淘气的孩子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机智勇敢、创造力强……很多事业有成的人士,童年时期都非常淘气。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初唐诗人陈子昂、英国大文豪沃尔特·司各特等。因此,父母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是要接纳他们的不同,肯定他们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引导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各种能力。

第二,不要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进行对比,指出某个孩子的问题和不足。孩子渴望在手足面前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父母若是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褒此贬彼,必然引发孩子之间的竞争和嫉妒,伤害被贬低孩子的自尊心。基于此,父母可以单独跟孩子谈话,指出其问题和不足,并鼓励其积极改进。

第三,父母可以将两个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转变为针对每个孩子个体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用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从而发现在一段时间内自己是进步还是倒退了。纵向比较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以及父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