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何会偏爱某个孩子?

时间:2024-12-03 21:59:02

二胎妈妈张梅说,怀老二、养老二的时候,因为有了经验,我不像养老大那会儿费那么多心思和时间去研究吃什么、怎么教育孩子、有了病怎么处理。可能因为我为老大付出得太多,感觉她就是我的全部了。我是不是没那么爱老二啊?

二胎妈妈李敏说,有了两个孩子以后,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我家老大是女孩,今年5岁,老二是儿子,刚刚出生。我明显关注老二比较多。不是因为我重男轻女,而是大部分时候实在是力不从心。

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观众都会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发生大地震后,姐姐和弟弟同时被一块水泥板压住。妈妈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得救。可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请妈妈做个取舍。妈妈最终选择了救弟弟。姐姐后来意外得救,但是一直因为妈妈的偏心而耿耿于怀,甚至很多年都不能原谅妈妈。

影片中在面临生死选择的关头,妈妈的选择暴露了她内心深处的想法——母爱的天平并不是完全平衡的。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会尽力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然而,事实上,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父母总会更加偏爱某个孩子。多数情况下,父母的偏爱是无意识的,有时连父母自己都察觉不到。既然都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从古至今偏爱现象如此普遍呢?研究者试图从社会学和生物学两个方面来解释。

投资与回报的效率,是人类行为选择的关键出发点。从人类的社会性角度来说,养育孩子也是一种投资行为,父母会倾向于选择回报最大的那个孩子。比如,养儿防老、光宗耀祖、为家争光等都显示出浓厚的投资色彩。聪明活泼、成绩优异的孩子将来可能有更大的成就,回馈父母的概率更大,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宠爱。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美国心理学家萨洛韦在《天生反叛》一指出,人作为生物的一种,其根本使命就是利用繁殖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基因顺利传承下去。因此,父母会偏爱与自己的相貌与性格更为相似、身体更健康的孩子。

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偏爱老大。这可能是因为老大先出生,已经占有家庭更多资源和父母的注意力;而父母生老二的原因用美国动物学家道格拉斯·莫克的话来说就是:“为了保险起见。如果老大健康,老二就可有可无。”由于老二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不及老大,因而有的父母偏爱老大多一些。另外,保护弱者也是人的本能之一。年幼或体弱的孩子需要更多照顾,因此,有些情况下父母倾向于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年幼或体弱的孩子身上。

偏爱无论对受宠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受宠的孩子明白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常常将这种偏爱视为理所应当,会表现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但是如果偏爱过度,孩子很有可能变得自私自利、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仗着父母的偏爱而肆无忌惮。另外,受冷落的孩子感到在家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容易产生怨恨、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父母心存芥蒂。孩子之间也会出现隔阂,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亲情淡漠。

父母首先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尊重和接纳他们的不同,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对于表现稍差、能力稍弱的孩子,父母不要总是盯着他/她的缺点,而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相信孩子的潜力,鼓励他/她不断进步。

其次,父母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尽量保证在每个孩子身上投入基本同等的时间、精力和物质,公平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做到不偏不倚。如果家里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比如新生儿、患病、体弱或残疾儿童,父母也应向家中的其他孩子开诚布公地说明区别对待的原因,争取他/她的理解,并邀请他/她一起来照顾兄弟姐妹。这对维护家庭的亲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亲子沟通不容忽视。由于父母的偏爱往往自己觉察不到,孩子若能及时表达出来,父母就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从而消除误解;孩子若是闷在心里,委屈、愤怒、嫉妒等情绪就会越积越深。因此,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如果发现父母偏心,可以直接说出来,通过沟通来化解矛盾。

父母为何会偏爱某个孩子?

颜之推对偏爱的论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对父母的偏爱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意指:做父母的,对自己子女的爱很难做到完全一致。从古到今,它的弊病是很多的。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厚之,更所以害之。”意指:对于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应当赞赏爱护;对于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同样也应当加以同情怜惜。父母偏爱某个子女,其用心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往往是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