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适量的动画片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发展?

时间:2024-12-03 21:53:02

妈妈发现4岁的小晨注意力有问题。在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时,他总是坐不住,不停地东张西望;玩玩具时,他也很难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总是不停地换玩具。在家里,妈妈因忙于其他事情而让他自己玩时,他也不能让妈妈安心,总会闹出各种动静。后来,小晨接触到一部自己很喜欢的动画片,向来坐不住的小晨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看动画片,而且看得很认真。于是,小晨妈妈认为看动画片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果真如此吗?

看适量的动画片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发展?

案例中小晨的问题在幼儿中非常普遍,这与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有关。由于看动画片是比较有趣的事情,幼儿的注意力是被吸引的,不需要主动集中注意力,只需被动接受动画片中持续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即可,因而幼儿可以“注意”很长时间。然而,听课、做作业这类事情则不如动画片有趣,需要幼儿主动支配自己的意识,使其专注到当前事情上。这对幼儿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而幼儿无法专注较长时间。从本质上讲,这是两种不同的注意能力。心理学将前一种称为无意注意,后一种称为有意注意。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孩子一出生,无意注意就出现了。比如,婴儿听到声音,就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到色彩鲜艳的物体,也会注意一段时间。而有意注意出现的时间则比较晚。2岁以后,孩子的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并在幼儿时期得以发展。5岁以后,幼儿的有意注意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如此,3—6岁幼儿的注意仍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无意注意已经相当发达。

比较这两种注意力,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以下区别。一是注意的对象特点不同。发生无意注意时,幼儿接受的对象都是新奇、有趣的事物,比如,好看的动画片,好玩的游戏等。而有意注意发生时,幼儿关注的对象都是趣味性不强的事物,比如,老师讲授的学科知识、枯燥的家庭作业等。

二是内在机制不同。无意注意受到外在事物的吸引,不需要幼儿主动地集中注意力。如果这个事物能够持续不断地给予幼儿新鲜刺激,幼儿就能够“专注”很长时间。而有意注意需要幼儿主动地分配注意力。

三是培养要求不同。无意注意是人的一种本能,出生后自然而然就有了,不需要刻意培养;而有意注意则需要后天的培养。

可见,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注意形式。案例中幼儿看动画片运用的是无意注意,这并不能帮助幼儿培养有意注意。家长不能因为幼儿看动画片比较“专注”,就以这种方式来培养他/她的注意力。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比如听课、写作业等,都需要使用有意注意。因此,有意注意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得到家长的关注和重点培养。建议家长从以下几点做起,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第一,不要打断和介入幼儿正在进行的事情。很多家长看到幼儿长时间盯着某件东西,或是幼儿自己搭积木、看书、画画的时候,喜欢打断他们问东问西。这是不对的。当幼儿长时间观察和做某件事时,正是他们沉浸于做事和思考的时候,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比如,幼儿发呆时,可能是在认真地进行思考。家长应该尊重幼儿,不要随意地、粗鲁地去打断和介入幼儿正在进行的事情。

第二,让幼儿少使用电子产品。计算机、电视、电玩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习惯了变化万千的声音和色彩的刺激后,就不易静下心来专注地做事。因此,要尽量让幼儿少接触电子产品。

第三,和幼儿一起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注意力不足的幼儿更需要家长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比如,将每天的起床、读书、睡觉时间固定下来,周末稍做调整。家长也可以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将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孩子每做完一项就打钩。制定计划有助于明确任务,并激发孩子产生完成需要有意注意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随着孩子完成事情的日益增多,打的钩越多,孩子也更有成就感。

第四,逐渐延长专注时间。根据孩子目前的专注时间,逐步地提高要求,延长专注时间。比如,如果孩子现在只能专注10分钟,家长可以建议孩子“我们再延长5分钟”。慢慢地将孩子的注意时间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努力,逐渐延长孩子的注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