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的莉莉常常跟妈妈说起幼儿园的事情,觉得老师不好。比如,莉莉想玩玩具,老师却不给她,反而给了别的小朋友;莉莉被小朋友欺负,却挨了老师的批评;莉莉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老师却不搭理她……因为老师的原因,莉莉变得不喜欢去上幼儿园。莉莉妈妈觉得孩子碰上了一个不好的老师,在考虑要不要给孩子转园。
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为幼儿成长中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物。老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和自我认知。如果和老师关系融洽,幼儿就更加积极自信;如果和老师关系紧张,幼儿容易感到挫败,出现自我否定。因此,家长应积极帮助幼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然而,有时师幼相处得并不理想。毋庸置疑,在师幼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幼儿绝对是最大的受害者。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应一味偏袒孩子,将矛头指向老师,这样容易与老师对立,无益于师幼关系的改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家长积极地与孩子交流,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消除师幼双方的误解,帮助幼儿改善师幼关系。
绝大部分幼儿园老师是爱孩子的,也有责任心,但是当一个老师同时负责多个孩子时,必然无法同时顾及每个孩子,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对于幼儿而言,他们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能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只要老师不满足自己就是老师不好,于是对老师产生误会。另外,幼儿常把想象当作事实,将自己所想象的事情与事实真相混为一谈。比如,幼儿特别喜欢别人的玩具,会期望自己也拥有那样一个玩具,由于想象和事实交织在一起,幼儿会认为那个玩具是自己的,理所应当归自己来玩。而当老师要求他/她把玩具还给别人时,他/她就认为老师“抢”走了自己的东西,从而对老师产生怨恨情绪。诚然,我们相信幼儿都是诚实的,但是由于幼儿的这种假想思维,使得他们的认识和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家长应当理性看待幼儿的说法。
当幼儿与老师相处不好时,其情绪也往往非常糟糕。首先,家长要帮助幼儿调整情绪,使他们尽快冷静下来。幼儿认为自己受了委屈,情绪很差,而事实上,孩子的这种委屈可能只是小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家长此时首要的工作是帮助幼儿调整情绪。比如,把他/她抱在怀里,让他/她哭一会儿,发泄内心的不满。等幼儿冷静下来后,家长可以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帮助幼儿仔细分析,告诉他/她其实老师还是很爱他/她的,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这对帮助幼儿重建对老师的信任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事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家长应尽量淡化幼儿的抱怨。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个人需求难免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能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幼儿也容易受挫。事实上,在幼儿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这样的挫折是很正常的,经历这些并非坏事,反而可以让幼儿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并非都能遂自己的心愿。
再次,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帮助幼儿改善与老师的关系。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态度要真诚、客观,尊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不回避幼儿的问题和缺点,积极协助和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向老师介绍幼儿的特点,便于老师对幼儿有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最后,家长平时可以向幼儿渗透一些与老师交往的技巧。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孩子一些与老师相处的方法。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想象一下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为他们创设一些情景,家人扮演老师、小朋友等角色,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和老师相处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