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总是要求妈妈最早到幼儿园接他/她?

时间:2024-12-03 21:35:03

我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最近每天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她都要求我一定要第一个接她。如果我没有第一个赶到,她在回家的路上就会非常沮丧。可是每次接孩子时外面都有很多家长排队,很难第一个进去,我该怎么办?

在幼儿园度过一天之后,幼儿第一个想见到的一定是自己的父母。尤其对于刚入园的幼儿,他们总是希望能早点结束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虽然幼儿提出案例中的要求的心理诉求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如果刚入园的幼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害怕与父母分离。刚进入幼儿园时,幼儿既要面临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又要适应陌生的幼儿园生活,内心充满了紧张感。为了安抚自己的情绪,幼儿希望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能早早来接自己回家的答案。在陌生又不确定的环境中,幼儿希望从父母这样确定的答案中获得安全感。

其次,如果是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的幼儿突然向家长提出这一要求,很有可能是此时他/她与同伴的关系发展到了“竞争”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争强好胜,希望事事都得第一。这是幼儿发展自信心的关键阶段,幼儿通过“第一名”建立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最后,幼儿想通过与家长约定某些事情,吸引家长的关注。当幼儿从家长那里得到的关注较少时,就会用这样的方法试图吸引家长的注意。

孩子为何总是要求妈妈最早到幼儿园接他/她?

心理小百科

幼儿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提出了经典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八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每一个阶段的良好发展会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如果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会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个体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其中,分离焦虑、入园焦虑等现象与第一阶段的信任感的形成有关。

第一阶段:婴儿期(约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这一阶段,母亲的照料状况对幼儿心理有深刻影响。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一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

如果母亲的照料是充满爱和积极关注的,那么幼儿就不会为母亲离开自己而担心,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婴儿首项社会成就是愿意母亲离开而不产生过分的焦虑和愤怒,因为他/她不仅具有一种外部的预见性(妈妈还会回来的),而且还发展了一种内在的信念(妈妈是可信赖的,周围世界是可信赖的)。

婴儿会通过对母亲的认识,逐渐得到这样的感觉: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的。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乐观的个性品质的基础。

如果幼儿提出了第一个来接的要求,家长可以尝试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重视幼儿提出的要求,并通过幼儿其他行为表现,判断其出于什么原因提出此要求。如果幼儿刚入园,家长可以观察到幼儿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也伴有害怕与家长分离,甚至在离别时哭闹的现象,这就可以判断幼儿是出于缺乏安全感,害怕分离的原因才向家长提出要求。如果幼儿已经到了中班或大班,家长可以观察到幼儿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还在诸如故事大赛、家庭作业等其他方面也有类似要求,这就可以判断幼儿是希望自己事事都能做到最好来建立自信。总之,只有明确幼儿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家长才能在真正了解幼儿需要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行为选择。

第二,与幼儿约定一个能够到园来接的时间,并且尽量不爽约。幼儿对家长的诺言往往非常在意,家长如果不能做到,一定要提前与孩子商量。对于还不会认表的小班幼儿,家长可以将时间图形化,比如告诉幼儿妈妈会在短针走到5,长针走到6的时候来接你。这样幼儿能够得到确定的答案后,内心就会更有安全感和控制感。

第三,高质量陪伴幼儿,增强其安全感。无论幼儿因何种原因提出上述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尽量给予高质量陪伴,积极关注、及时回应幼儿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增强其安全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