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5岁了,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从小他就很喜欢说话,平时总是不停地问这问那,想打断他说话都不容易。但是他有爱插嘴和顶嘴的毛病,经常没等人家说完就插嘴,犯了错别人教育他时也要插嘴强调理由,甚至顶嘴。我觉得他这样很不礼貌,有没有什么办法帮他改掉呢?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孩子应该是听话、温顺的,要对“父母之命”言听计从,不能和父母争辩。现在很多家长也是用“爸爸妈妈说的你就要听”、“你是小孩你懂什么”等诸如此类的话教育孩子“要听话”,剥夺了他们发言的权利。其实,有时幼儿并不是故意插嘴或顶嘴,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和家长辩解的幼儿往往更加自信、独立,更富有创造力。幼儿在与他人争辩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沟通,更有利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这种民主自由的氛围也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对于案例中的情况,家长首先应分清幼儿合理表达想法和无理由插嘴或顶嘴的区别。如果幼儿不是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不分场合地插嘴或胡搅蛮缠地顶嘴,就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
幼儿插嘴或顶嘴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自己与他人有不同看法的时候,幼儿会急于表达出来,并无恶意。幼儿同他人争辩并非坏事,说明他们勇于表达。这时家长应明确地告诉幼儿插嘴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说话时要耐心倾听,等待别人说完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家长与幼儿缺乏足够的沟通。有时家长不了解幼儿的想法,与幼儿意见不合会导致幼儿插嘴或顶嘴。虽然成人知识经验丰富,但不能因此剥夺幼儿发言的权利,更不能因此要求幼儿完全听从大人指挥,这样会导致其日后的逆反或逃避心理。有时幼儿感到自己被忽视,自己的想法不被重视,便采取插嘴、顶嘴的方式获得关注。所以,家长要尊重幼儿,不以家长的身份压制幼儿,给他们说话的空间,耐心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予以倾听和关注。在幼儿顶嘴时不要针尖对麦芒,这样会让他们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只一味反抗。
第三,家长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是家长的镜子,家长平时没有尊重长辈,有插嘴或顶嘴行为,是幼儿出现插嘴或顶嘴的原因之一。想让幼儿改掉这一习惯,家长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了这些恶习。另外,家长的榜样还体现在以身作则上。比如,晚上和幼儿一起看电视时,家长对幼儿说:“时间太晚了赶快去睡觉。”但幼儿可能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就可以看到很晚呢。”这时很多家长没有给幼儿讲晚睡的坏处和为什么要让他/她早睡,而是敷衍地说了句“大人就可以看到很晚”。这样的情景很常见,但是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正确的做法是以身作则,关掉电视和幼儿一起去睡觉。
心理小百科
幼儿与人争辩的益处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幼儿将来会比较自信,也更富有创造力。幼儿与父母争辩,在成长历程中至少有两点益处。
第一,促进智力的发展。能促进幼儿和父母争辩的直接原因是言语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时,幼儿必须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选择并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观点,挑战父母,这将大大刺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争辩,幼儿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这对幼儿日后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第二,帮助形成个人意志。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幼儿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幼儿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正在尝试着走自己的路。幼儿在与父母争辩后也会发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辩论的胜利无疑使幼儿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就感,既让幼儿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因此,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幼儿身上,而是为幼儿的争辩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幼儿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第四,溺爱的教养方式。家长的过度溺爱会导致幼儿目无尊长,以自我为中心,对大人的话听不进去,不如意时就会插嘴或顶嘴。这就需要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幼儿,在幼儿面前要有原则且保持原则的一致性。尤其是对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养分工,幼儿会摸清套路,找宠爱自己的家长作挡箭牌,这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幼儿顶嘴胡闹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等他/她冷静下来后再择机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