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4岁半了,平时还算听话,就是有打人的毛病。其实,她不到2岁的时候不高兴了就会打人,但那时我没太在意,以为是小孩子不懂事,长大就好了。可是现在4岁半了,在家不高兴了会打家人,去了幼儿园和小朋友闹别扭了会打小朋友。我一看到她打人就会严厉教育她,有时候甚至会打她几下,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小女孩本来应该是很乖巧的,这可怎么办啊?
打人是幼儿期常见的一种攻击行为。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来说,爱打人可能有很多原因。第一,打人可能是幼儿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一些幼儿无法与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当心情糟糕、累了、饿了时,无法通过语言或其他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或需要,会通过打人来发泄。第二,当幼儿感觉自己受到冷落时,可能会通过打人来引起注意。第三,有时幼儿的攻击行为或许没有任何理由,他们只是想看看打人之后会发生什么。可见,2岁以下幼儿的大部分攻击行为是没有恶意的。但是,当3岁以上的幼儿出现了打人行为时,即使没有恶意,家长也不能因为幼儿年纪小就不管,更不能抱有一种“长大自然就会好”的心态。家长放任不管,会使幼儿对打人这一行为有错误的认识,养成打人的习惯。帮助幼儿改掉打人行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找到幼儿出现打人行为的原因。对于3岁以上的幼儿来说,打人大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得到某件物品、达成某个愿望、争抢玩具等)或宣泄不满。随着年龄的增长,含有恶意的敌意性攻击(如故意伤害、恶意辱骂别人)会逐渐增加。
其次,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幼儿,有求必应,导致幼儿稍有不满就打人;有的家长坐视不管或把幼儿打人看作“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会说“真厉害、真有力气!”、“这样以后不会受欺负”等类似的话,这种做法极不可取,会让幼儿把打人当成一种乐趣。在发现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严肃认真地给幼儿讲明道理,切忌对幼儿严厉打骂,这样会让幼儿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并在生活中模仿家长的行为。
再次,注意幼儿的打人行为是否受到同伴的影响。在进入幼儿园后,幼儿行为习惯的模仿对象不再只以家长为主,还增加了同伴之间的模仿。所以家长要注意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教导幼儿不要向打人骂人的小朋友学习,他们的行为不文明,有了问题应该及时告诉教师或家长,而不是通过攻击他人解决问题。
此外,注意幼儿接触的各种媒体。电视、网络等媒体会影响幼儿的认知进而影响其行为,如动画片、广告中的暴力画面会很容易被幼儿学去。因此,家长要对幼儿接触的各类媒体的内容有所选择。在幼儿观看视频时,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关注视频的内容,并恰当地解释和评价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及行为,让幼儿想想这些做法对不对、应该怎么做等并给予正面反馈。
最后,密切的家园关系和有效的家园合作对幼儿改掉打人的习惯也有积极作用。如果家长发现幼儿有打人的习惯,要与老师及时沟通,请老师在幼儿园留意幼儿的行为并帮助幼儿改正。家长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密切地配合,共同进行幼儿的行为矫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岁以上的幼儿慢慢开始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帮助幼儿改掉打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保持耐心,可以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多种方法进行教育。如果幼儿的攻击行为依然难以改正,家长不妨采取一些强度适宜的惩罚措施,如没收其心爱的玩具、短时间罚站反思、不带幼儿去游乐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