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爱自言自语?

时间:2023-12-01 05:59:02

一天早晨,3岁的欣欣在软垫上摆弄着白雪公主的玩偶。她一边拉着白雪公主往前走,一边和白雪公主说:“我们一起出去玩儿吧!”“你走慢点儿,等等我……”“那儿有虫虫,你别去!”

幼儿自言自语的行为大多发生在游戏过程中。本来幼儿专心游戏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一些家长看到幼儿自言自语,会有一些担忧,不知这是否正常。幼儿总爱自言自语,有以下原因。

第一,自言自语是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表现形式,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标志。也就是说,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幼儿的自言自语分为游戏性言语和问题性言语。其中,游戏性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投入,可以丰富游戏形式。比如,案例中欣欣的自言自语就属于游戏性言语。问题性言语往往在幼儿遇到困难或疑惑时出现,其特点是比较零碎、简短。比如,幼儿在搭积木时,说“这个放哪儿呢?放这儿……不对,放那儿……也不对。”自言自语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使幼儿能够更有组织、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幼儿之所以自言自语,是因为具有泛灵论的认知特点。泛灵论指幼儿会把身边的所有事物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案例中的欣欣可能听父母或老师讲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或看过白雪公主的视频。在欣欣脑海里,白雪公主玩偶就是故事或视频中的那位白雪公主,是会说话、有情感,可以思考的人,所以她会与白雪公主玩耍和对话。但是在家长眼中,幼儿是在自言自语。

孩子为什么总爱自言自语?

心理小百科

泛灵论是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时提出的一种观点。他通过向幼儿提出“太阳知道它自己发光吗”,“如果我摘掉这颗纽扣,它知道吗”,“如果我用针刺这张桌子,它感到疼吗”等问题,来研究幼儿的泛灵论思维。他认为,幼儿的泛灵论思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幼儿基本上认为所有物体都是活的,比如,如果搬动石头,石头知道它被人搬动;(2)幼儿认为只有经常运动的物体才有意识,比如自行车和风可能有感觉,而不动的石头没有;(3)只有能自发运动的物体才有意识,比如风和太阳有意识,自行车没有;(4)幼儿认为只有人和动物才有意识。

面对幼儿的自言自语,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尊重幼儿的自言自语,让幼儿自由游戏。有的家长可能难以理解幼儿在游戏或平时生活中的自言自语,进而采取冷漠、不支持,甚至阻碍的态度。比如,家长可能会说:“玩偶又不是真的,你跟它说什么话呀!”家长这种话语和冷漠的态度,会打击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幼儿想象力、思维与语言的健康发展。

第二,倾听自言自语的内容,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小兔兔,我好想奶奶呀,我们一起回奶奶家吧!”“小猴,我刚刚叫妈妈好几次她都没理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呀?”家长通过倾听幼儿游戏中的言语,可以了解幼儿的需要和遇到的困惑,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给予幼儿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

第三,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巧妙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比如,家长看到幼儿一边用力地踢玩具汽车,一边说:“臭汽车,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打你屁股!”家长可以扮演玩具汽车,说:“哎呀,你踢得我好痛呀!你把我踢坏了,我以后还怎么陪你玩儿呀?”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慢慢纠正幼儿不爱惜玩具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