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我分享幼儿园里的事情?

时间:2023-12-01 05:29:03

晶晶高兴地跟妈妈分享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可是妈妈好像不在意这些,打断晶晶的话,着急地问:“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不?表现好不好?得到小红花了没有?”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我分享幼儿园里的事情?

妈妈每次从幼儿园接到浩浩,喜欢问他:“在幼儿园吃什么了?喝牛奶了没有?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浩浩觉得这些问题很无聊,回答得总是很敷衍。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许多家长都希望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无话不谈,以便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情绪方面的情况。

亲子沟通的第一步是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这是交流的基础。然而,不少家长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渴望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是孩子却不愿意与家长分享。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不愿意讲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孩子对有关的内容不感兴趣;二是孩子可能不太理解家长的问题,也许成人的提问不够具体和清楚,孩子感觉很难回答。根据这些原因,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注意调整自己的问题和问法。

首先,引导孩子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家长通常询问的都是成人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学习情况、饮食情况,这些话题孩子未必感兴趣。家长不妨问问如下问题:今天你快乐吗?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你有什么作品吗?今天和小朋友玩得高兴吗?从这些问题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感兴趣的领域,以及孩子的同伴交往情况。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视角出发问这些问题,相信他们也就更愿意分享幼儿园的故事。

其次,问题不能太难或太宽泛,应该具体、由浅入深地提问。比如,有的家长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玩什么了?由于玩的内容比较多,孩子可能会感到很难回答。家长不妨将问题变得更具体一些,比如,听老师说今天你们玩“娃娃家”了,你扮演了什么?都有哪些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了这个游戏?……这样的问题不仅具体,而且层层深入,孩子更容易回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提问中,家长跟着孩子的思路走,逐步地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的交流也会更为顺畅。

以上两个原因,虽然看似是两个方面,但实质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即家长与孩子相处时是否具有儿童视角。很多家长通常以成人视角与孩子对话,习惯于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询问的问题是成人感兴趣的,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提问孩子,试图让孩子跟着成人的思路走。这是很多亲子沟通不够顺畅的根本原因。如果家长能够转变思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询问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跟着孩子的思路走,那么亲子沟通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关于什么是儿童视角,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孩子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可是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孩子看到的世界与成人如此不同——孩子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一条条长腿,一只只大脚。妈妈此时终于明白了孩子害怕的原因。

儿童视角,不仅仅需要成人在形式上蹲下身,与孩子的视线平行,更需要成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家长需要知道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什么、孩子是怎么理解问题的、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喜欢什么游戏/玩具、擅长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等。

关于儿童视角,笔者有过一次印象深刻的亲身经历。不久前,我带着3岁的侄子去逛动物园。一进动物园,他就喊着要去看长颈鹿。可是,长颈鹿馆恰好在入口的对面,到那里需要经过大熊猫馆、猴子馆、大象馆等。我跟他解释了很久:“长颈鹿馆太远,我们先顺道看看别的动物,再去看长颈鹿”,结果他仍然不同意,还是哭闹。后来我换了个说法:“今天我们来得太早了,长颈鹿还在睡觉呢。我们先去看看别的动物,等长颈鹿睡醒了,我们再去看长颈鹿好不好?”结果他立刻就不闹了,乖乖地跟着我去看其他动物。同一件事情,两种说法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区别就在于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的不同。第一种说法是从成人思维出发,从参观路线、动物园布局进行解释,而孩子头脑中没有所谓的“地图”的概念,因而难以理解;第二种说法是从儿童思维出发,关于“睡觉”、“醒来”等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因而孩子也更容易理解。

亲子沟通是相互的,不仅需要成人的提问和启发,更需要孩子积极地参与和表达,因而成人具有儿童视角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试着从儿童视角出发,可以有效提高亲子沟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