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是浪费时间吗?

时间:2023-12-01 05:09:03

5岁的亮亮很喜欢玩,像玩沙子、玩水枪、滑滑板车等一玩起来就没够。可是,妈妈总觉得他在浪费时间,认为看书、学唱歌、学画画才是正事儿。

我国传统观念对孩子的玩耍多持否定态度,比如“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等都将玩耍视为浪费时间、不思进取,家长多限制甚至反对孩子玩耍。事实上,对于6岁以下的幼儿而言,游戏是最适合他们的活动,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玩耍的同时,幼儿也在学习很多东西,比如,认识事物、锻炼体能、学会与人交往、建立社会规范……

2—6岁通常被称为“玩耍的年纪”。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高尔基也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家长应该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认识,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一,幼儿喜欢游戏,并能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好动、好奇、好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愉悦的,能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其形成活泼开朗、积极阳光的个性。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玩沙子、过家家、滑滑梯、玩水枪等游戏中总是开心、兴奋、非常投入的,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如果家长一味地训练孩子,比如,反复认读汉字、学习算术、练习钢琴,他们从中感受不到任何乐趣,很容易过早地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游戏也是最适合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与成人的思维特点不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而形象的,依赖于具体的事物,仅靠抽象的说教无法使他们理解。在游戏中,幼儿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沙子、水、积木等)和具体的情境(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等模拟情境),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体验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另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很难对一种枯燥乏味的事物专注较长时间。游戏由于存在一些好玩、有趣的体验,能够满足幼儿的新鲜感,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乐此不疲。

第三,游戏为幼儿带来的益处也不容小觑。研究发现,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运动技能、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智力水平、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奔跑、跳跃、攀爬等锻炼大肌肉动作,通过拼图、玩沙、搭积木等锻炼小肌肉动作;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想法、交流思想,其词汇量、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升;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服从游戏规则,并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了规则意识;幼儿与同伴合作,要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认识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其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角色扮演游戏和想象性游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积木有助于幼儿的立体空间思维的发展……

除了要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认识之外,家长也应认识到,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的改变,幼儿与同伴相处的时间不断减少,独处时间、看电视时间、上网时间不断增加,孩子渐渐开始变得不会玩了,不喜欢玩游戏、不会玩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因此,要想让幼儿真正地会玩、玩好,家长需要引导和陪伴幼儿游戏。

第一,创造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喜欢玩耍、学会玩耍。家长需要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游戏环境的安全,教给幼儿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的课外时间常常被各种兴趣班填满,家长可以适当为孩子减负,让他们多参加游戏活动;对于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的孩子,家长也应鼓励他们到户外,多与同伴玩耍。另外,家长还要教孩子玩不同的游戏,比如,自己儿时玩过的打沙包、跳方格、丢手绢等游戏,还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教他们进行角色扮演、语言、音乐、绘画手工、体育运动等不同类型的游戏。

玩耍是浪费时间吗?

心理小百科

根据游戏的内容,适合2—6岁孩子的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 角色扮演类游戏。扮演现实生活的角色游戏,如娃娃家、医院、超市等;扮演儿童文学中角色的表演游戏,如扮演“白雪公主”、“丑小鸭”、“盲人摸象”等;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进行戏剧性表演等。

2. 建构类游戏。利用积木、积塑进行搭建,利用拼插材料(如雪花片)进行拼插。玩沙子、玩水、玩雪、玩泥巴等通常也被认为是建构类游戏。

3. 语言类游戏。讲故事、表演故事、说儿歌、念古诗、猜谜语、看图讲故事、续编故事等。这类游戏活动既可以伴随直观材料(如玩具、图书、图画、实物等),也可以是没有直观材料的纯语言性游戏活动(如讲民间故事)。

4. 音乐类游戏。欣赏音乐、唱歌、跳舞、律动、音乐表演(如用碗、杯子、筷子等生活中的材料代替乐器进行表演)、观看音乐剧等。

5. 绘画手工类游戏。孩子的绘画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画具体的事物、风景,也可以凭想象绘画。绘画的方式也很多,可以用手指、棉签、水彩、蜡笔等绘画。手工也有很多类型,如捏泥巴、折纸、剪纸、剪贴、粘贴、实物(如树叶、布片)贴画等。

6. 体育运动类游戏。大肌肉活动,如有关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各种球类游戏、跆拳道、武术、健美操、游泳等都属于此类游戏;小肌肉活动主要涉及指尖动作、手指屈伸、手眼协调等,如串珠子、捏泥巴、粘贴、撕纸等。

7. 益智类游戏。图片游戏、棋类游戏、记忆游戏、比较异同游戏、分类游戏、推理游戏、计算游戏等,具体的如下五子棋、玩魔方等。

8. 自然探索类游戏。在自然中进行的观察、采摘果实、捡拾(落叶、贝壳等)、认识动植物、触摸动植物、玩水、玩沙等都属于自然探索类游戏。

第二,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将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的培养渗透在游戏中,使孩子真正地从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比如,玩了搭积木、绘画和做手工等游戏之后,家长可以提醒孩子要及时将玩具、材料等收拾好;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家长可以增加新的角色和情境,让孩子有更多的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绘画和做手工游戏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不过,这种学习应当是建立在主动、快乐的基础之上的,家长不可因为急于让孩子学新东西而降低孩子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