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他人的心理需要

时间:2024-12-03 17:17:04

一名游客在森林中旅行的时候,不慎坠到了悬崖下。庆幸的是,他在下坠的过程中被悬崖边上的藤蔓绊住了,从而减缓了下降的速度,所以他在落地时只是受了一些皮外伤。

可是,由于森林非常大,他走了好久也没有走出去。更让他心急的是,包中的食物在坠落的过程中掉入了深谷,饥肠辘辘的他感到越来越害怕。可在这广袤的森林中,除了一些野果,再也没有其他可以充饥的东西了。但那些野果都在高高的树上,受了伤的他根本无法采摘它们。

正当他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一些猴子朝他聚拢过来,而且总是模仿他的动作:他往前走路,猴子们也学着他往前走;他坐下休息,猴子们也坐下来;他大声呵斥,猴子们也“吱吱”地叫唤。

见此,那名游客想到了一个方法:他捡起地上的树枝,将猴子们赶到高高的树上。那些猴子在上面荡来荡去,同时还不停地模仿他的动作。于是,他从地上捡起一些小石块扔向猴子。猴子们见此,也模仿游客的动作,纷纷摘下树上的野果向他丢去。

不一会儿,很多野果都散落在地上。于是,游客靠着这些野果最终走出了森林。

了解他人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家表示,在与人沟通中,如果想要成功地说服对方,就要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攻心的目的,做到高效沟通。上文的游客正是发现了猴子的心理需要——喜欢模仿人类,借助它们的这种心理,在它们的帮助下取得了那些可以充饥的野果,最终走出了森林。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针对这些需要层次,有心理学家建议,在与人沟通时进行劝导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针对人的不同心理需要进行不同的说服

心理学家表示,能言善辩虽然是说服他人的前提,但关键还是要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心理。比如,当推销人员面对不同的群体推销产品时,要依据不同人的心理需要进行推销,不能一概而论。

2.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说服方式

不同的人由于性格不同,说服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即使巧舌如簧、能说会道,说得天花乱坠,无法切中对方的心理需要,他人也是无法被说服的。

孔子经常带着弟子在外游览、讲学。一天,他们经过一个村庄在路边休息时,孔子的马突然挣断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他人的麦苗。这个场景正好被农夫看到,便将马扣了下来。孔子的学生子贡能言善辩,学识渊博,便自告奋勇想去说服那位农夫。可是,他满口之乎者也,虽然道理讲了一大堆,但农夫一点也没有听懂。

此时,孔子的另一位新弟子愿意尝试一下,他亲切而温和地对农夫说:“您并非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这样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您的庄稼呢?说不定哪天您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因此,我们要互相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便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位农夫也议论道:“这位先生说话中听,真不明白刚刚那个人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