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是一名推销员,一天,他去拜访客户周先生。虽然黄斌非常专业地介绍了公司的产品,但对方并没有想要购买的欲望,而且在谈话过程中周先生哈欠连天。
黄斌见此,知道周先生对他们所交谈的内容提不起兴致。正当黄斌思考如何才能让周先生购买公司的产品时,他抬眼瞥见周先生的办公桌边有几本关于电影的书籍,而且还夹着电影票的票根作为书签。看到这里,黄斌眼睛一亮,找到了说服对方的突破口。
他说道:“周先生是不是对电影非常感兴趣呢?最近上映的电影您看了吗?您感觉哪部电影不错?”本来有些昏昏欲睡的周先生听到黄斌提及电影的事情,顿时来了兴致,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最近几部刚刚上映的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拍摄技巧。
黄斌在听他说完后,顺势说道:“其实我也很喜欢看电影,最近上映的电影我就看了一部,但是我对电影的拍摄技巧不是很明白,如果您有时间,还望不吝赐教。”周先生很开心地回答道:“我也是略懂一些,好啊,你可以时常过来与我探讨一下。”
两个人在聊电影的同时,黄斌也顺利地将公司的产品推销了出去。与此同时,他还因为与周先生有着共同兴趣而成了朋友。
著名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言:“打动人心的最高明的办法,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意思就是,当我们与人沟通时,想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想要说服他人,最关键的就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上文中的黄斌正是谈及客户感兴趣的电影话题,才让昏昏欲睡的客户提起了谈话的兴致,最终他不仅卖出了公司的产品,还与客户成了朋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他人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就会投入自己的感情和热情;反之,当人们对话题不感兴趣时,即使对方再热情高涨,自己也提不起半点兴致。因此,有心理学家建议,当与人谈话时,要有意识地谈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将他人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过来,这样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拉近彼此的距离,还能让沟通更加顺畅,从而更有利于说服他人。
因此,在与人沟通时,如果我们想要走进他人的内心,不妨试着谈论能与对方产生共鸣的、双方感兴趣的话题。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每一个拜访他的人都被他丰富的知识所折服。正如哥马利尔·布雷佛写道的:“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
那么,西奥多·罗斯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每当有人来拜访他的前一天晚上,他都会翻阅有关客人所感兴趣的话题的资料。因为罗斯福深知,如果想与他人沟通顺畅,并与对方产生共鸣,最好的方法就是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耶鲁大学文学教授、散文家威廉·菲尔普斯在《人性》中描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他8岁时有一天在姑妈家玩耍,遇到一个男子来姑妈家做客,男子与菲尔普斯谈论起船舶的话题,而这个话题正是菲尔普斯所感兴趣的,他与男子谈论得非常愉快。可后来姑妈却告诉他,其实那位客人对船舶根本没有半点兴趣,只因他是一位绅士,看出菲尔普斯对船舶很感兴趣,就与他谈论起了这个话题,从而让自己更受欢迎。
所以,如果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发现对方的言语不多、互动较少时,这表明他人对我们的话题漠不关心或是不感兴趣。此时,就需要我们转换话题,尽量谈及他人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找到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不会让我们在沟通中触礁,从而实现高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