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相反,常人在日常生活的掩护之下逃避死亡,或者换个角度说,常人用日常的方式在准备死亡。罗马时期的斯多亚哲人塞涅卡说:
我们从不在恶事真正出现之前就已预料……多少葬礼从我们门前经过,但我们从不认真思考死亡。多少夭折发生过,但我们仍为自己的婴儿作长远打算:他们如何穿上托加,如何在军队服役,然后继承父亲的财产。
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按照惯例和常识承担责任,给自己的孩子打疫苗,报学前班,准备未来的婚房或嫁妆。当然,常人并非完全无视死亡的存在,常人以自己的方式准备死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婆家是最美好的所在,只是有一件事让我困惑不解:外婆早早就为自己准备了一口实木棺材,而且就摆放在客厅的一角,用一块巨大的黑布盖着,天长日久,上面堆满了杂物,死亡就这样毫不打眼地一直伴随左右,与日常的吃喝拉撒同在。我从一开始的莫名惊诧到后来的熟视无睹,直到二十多年后我替外婆掀起那块黑布。
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沉沦的常人来说,死亡既不构成一次解放,也没有撕开一道深渊,它被一块黑布伪装,被各种杂物遮蔽,死亡在场又不在场。这是一种“日常的向死存在”,其中包含了某种独特甚至可以说是高明的生活智慧。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日常的向死存在乃是“非本真的向死存在”,与此相对的,还有本真的向死存在,只有后者才让此在成为个别的存在,真正找到自己。
我们可以用海德格尔的原话来给“本真的向死存在”做个总结:所谓本真的向死存在,就是“先行到死,看清楚了丧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陷于操劳和操持,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面对由畏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因负重而激起热情,解脱了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实际,在向死存在中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