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了

时间:2024-06-30 09:59:01

那么这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首先,我们要问的是,查拉图斯特拉是何许人也?查拉图斯特拉是生活在公元前7——前6世纪的波斯人,是拜火教的创始人,主张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这个教派后来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并于6世纪传入中国,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就是脱胎自拜火教。

上帝死了

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尼采为什么要以查拉图斯特拉的名义写作?尼采的理由是,正因为查拉图斯特拉错误地把世界理解成为善与恶斗争的战场,所以才把他作为主人公,因为始作俑者必须首先承认错误。为什么把世界理解成善与恶的斗争场所是不正确的?因为尼采自称是第一个非道德主义者,主张超越善与恶,用非道德的眼光来看世界。你发现了没有,尼采本人的观点与历史中的查拉图斯特拉可以说是正好相反,在这个意义上,这与其说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如说是“尼采如是说”。

那么尼采到底说了些什么?为了便于理解,我把他的核心论点总结为八个字:上帝死了,超人诞生!

“上帝死了!”——对于这个论断,我相信你们并不陌生,这也许是尼采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其实早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就借一个疯子之口昭告天下——上帝死了!尼采是这么写的:

你们是否听说有个疯子,他在大白天手提灯笼,跑到市场上,一个劲儿地呼喊:“我找上帝!我找上帝!”那里恰巧聚集着一群不信上帝的人,于是他招来一阵哄笑。……疯子跃入他们之中,瞪着双眼,死死盯着他们看,嚷道:“上帝哪儿去了?让我们告诉你们吧!是我们把他杀了!是你们和我杀的!咱们大伙儿全是凶手!”

按照这个说法,杀死上帝的不是疯子,也不是尼采本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可是问题在于,按照上帝的定义,他不仅全知全能全善,而且应该是永恒不死的。所以,关于“上帝之死”的第一个问题是:上帝的软肋在哪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继续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向世人昭告“上帝死了”的讯息,查拉图斯特拉这样说道:

从前魔鬼这样对我说过:“连上帝也有它的地狱,那就是他对人类的爱。”

最近我又听到这样的话:“上帝死了;上帝死于他对人类的同情。”

我们知道尼采反对基督教的爱和同情,现在他进一步说,上帝对人类的爱成了他的地狱,并最后导致了他的死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切创造者都是铁石心肠”。铁石心肠的意思就是超越善与恶,所以上帝的软肋就在于他没有超越善与恶,反而深爱着人类,为了拯救人类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十字架。

可是按照常理,人们不是应该为此对上帝感恩戴德吗?人们为什么还要恩将仇报,杀死上帝呢?尼采的回答是:“上帝洞察一切,也洞察人类:这个上帝必须死去(dieser Gott musste sterben)!人类是无法忍受这样一个见证人的。”人类为什么无法忍受这样一个见证人?因为人类犯下太多的罪行,而罪恶是不希望有见证人的,所以必须杀死上帝。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读者会说:上帝死了,so what?的确如此,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上帝活着或者死了,都无所谓,生活还是照常继续。可是对于深浸在基督教传统里的西方人来说,“上帝死了”就意味着秩序的崩溃,价值体系的坍塌。因为上帝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最重要基石之一,抽去了这座大厦最重要的基石,一切就变得岌岌可危了。所以海德格尔说:“‘上帝死了’,这句话蕴含着如下的规定:这种虚无(dieses Nichts)展现出来了。在这里,虚无意味着:一个超感性的、约束性的世界已经不在场了。”

上帝死了,就意味着没有彼岸世界,只有此岸世界;没有物自身,只有现象界;没有超越感性、居高临下、说一不二的那个约束者,只有我们这些不知所往不知所终、朝生暮死、及时行乐的偶然存在者。这就好像是老师离开了教室,孩子们突然陷入莫名的狂欢,但是这种狂欢却蕴含着巨大的危机,因为它意味着怎么都行(anything goes),意味着彻底的失序状态。

尼采说,虚无主义这个所有客人中最阴森可怕的客人,已经站在门口了。可是陷入狂欢的庸众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却毫不知情。在《快乐的科学》里,当疯子发表过关于上帝已死的长篇大论之后,人们对他的警告毫无反应,他们用异样的眼神看着疯子,终于,疯子把灯笼摔在地上,灯破火熄,继而又说:“我来得太早,来得不是时候,这件惊人的大事还在半途上走着哩,他还没有灌进人的耳朵哩。……即使完成了大事,人们听到和看到大事也需假以时日。这件大事还远着呢!比最远的星球还远,但是,总有一天会大功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