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主奴关系的讨论出现在“自我意识”的阶段,所以我们先来探讨什么叫作自我意识。看电影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桥段:某人因为车祸晕了过去,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医生通常会问他两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再伸出两根手指比画着问:“这是数字几?”如果回答都正确,那就意味着他恢复了意识,因为此时他不仅明确地意识到了自我,还能对自我和对象做出有效的区分。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婴儿大概在18个月后才产生自我意识,证据之一就是,当他照镜子的时候会意识到里面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
对于黑格尔来说,自我意识同样需要通过照镜子来进行确证,只不过这面“镜子”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镜子,还包括别的自我意识,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只有在另一个自我意识中才能得到满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通过与别的自我意识对峙,人们才能形成自我意识,也只有通过与别的自我意识的对峙,人们才能发展自我意识。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些地区题目出得惨不忍睹,但是上海卷却非常棒,它是这样出的:“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别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如果有考生读过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知道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和“为承认而斗争”的学说,那么他极有可能会拿高分,除非批卷的老师看不懂。
为什么人们时常渴望被别人需要?为什么这种“被需要”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关于这些问题,彼得·辛格举过一个特别棒的例子。他说从中国等一些国家为了获得外交承认所做的努力,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为了阻碍其获得外交承认所做的努力可以看出,外交承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重要。外交承认有什么特点?首先,它显然是在承认某种已经存在的东西;其次,它又能使某种不够一个国家的东西变成一个完全的国家。所以你会发现,这些特征与自我意识需要得到别的自我意识的承认,在道理上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