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vs.安瑟尔谟:上帝存在是分析还是综合命题

时间:2023-11-30 06:49:02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和理解上帝的本体论证明?

康德 vs.安瑟尔谟:上帝存在是分析还是综合命题

其实早在安瑟尔谟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个隐修士提出了反驳意见。此人名叫高尼罗,他说:如果有人告诉我,海上有一座完美的岛屿,金银财宝应有尽有,那么你姑妄说之,我姑妄听之,就当是一乐。可是如果那个人竟然得寸进尺,告诉我说,因为那座完美的岛屿已经存在于我的心中,所以它不仅在心中是完美的,而且在现实中也是完美的,所以它必然存在。高尼罗说,那就太荒谬了。

高尼罗的反驳初听起来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却不成立。我们完全可以凭空想象一座最完美的岛屿,一把最完美的椅子,一只最完美的天鹅,它们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这不会让我们觉得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最完美的岛屿不等于最完美的东西,最完美的椅子也不等于最完美的东西。最完美的岛屿也还是有限的,而最完美的东西则是无限的,它应该包含包括“存在”在内的任何属性。所以,从逻辑上说,高尼罗的反驳完全没有击中安瑟尔谟的要害。

也许有读者会反驳说:“存在”怎么会是属性呢?全知全能全善才是上帝的属性啊!有意思的是,康德也是从这个角度反驳安瑟尔谟的,“存在”(being/is)的另一个译法为“是”,康德认为它只是判断的系词,是用来联结主词和谓词的,所以上帝存在(God is)这个表述,并没有给上帝的概念添加任何新鲜的知识。康德说:“就真正存在的对象而言,它不可能从分析我的概念中得到,反而是以综合的方式添加于我的概念之上。”

康德的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的概念,一个是分析,一个是综合。分析命题的特点是,谓词在概念上包含在主词之中。比如,“三角形有三个角”,你只要去分析三角形这个主词,就能得出“三个角”这个谓词;“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结婚的男子”,你不需要通过经验观察,只要通过分析“单身汉”这个概念就可以得出“未结婚的男子”这个结论。而综合命题的特点则是,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比如“康德是个老光棍”,“休谟也是一个老光棍”,你不可能通过分析“康德”或者“休谟”这几个字得出“老光棍”这个结论。再举一个例子,“龙猫是一种具有魔法的动物”,你也不可能通过分析“龙猫”二字得出“它们具有魔法”的结论,而是要通过观看宫崎骏的那部电影才能得出结论。

你一定已经意识到了,按照以上的区分,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属于分析命题,所以归根结底,康德与安瑟尔谟的分歧在于:康德认为,“上帝存在”是综合命题而不是分析命题,不能仅仅通过分析上帝的概念推论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而安瑟尔谟认为,“上帝存在”属于分析命题,完全可以通过分析上帝的概念推论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

接下来的问题是,康德的反驳是否成立呢?我认为,如果安瑟尔谟听到这个反驳,一定认为康德大错特错,因为康德竟然把上帝等同经验现实中的存在物,这是典型的范畴错误。但是很有趣,德国诗人海涅却对康德的批判大为赞赏,认为它在思辨理性的领地上,一举摧毁了自然神学。

从哲学的角度看,围绕上帝本体论证明产生的争议,归根结底是思维与实在是否同一的争议。但是,从神学的角度看,则是理性与信仰之争。我们在前面说到,安瑟尔谟把上帝设想成一个“无限的”和“最完美的”东西。你觉得这个设想有问题吗?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虽然我不信仰上帝,但我觉得如果真的有上帝,他就该是这样子的。可是,在虔诚的信徒看来,这个设想本身就大有问题,因为上帝是不可想象的,愚顽的人类怎么可以去设想那个不可想象的上帝呢?即使安瑟尔谟把上帝设想成无限的和最完美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设想不可想象的上帝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事实上,这也是高尼罗反驳安瑟尔谟的另一个理由,在他看来,上帝的本性是神秘的,愚蠢的人类根本就不配也不能拥有关于上帝本性的观念,即使拥有这样的观念,观念与实际存在也不是一回事。所以,高尼罗从根本上否定对上帝进行理性论证的可能性。

在结束这一讲之前,我想做一个小调查:如果有谁被上帝存在的证明说服了,决定就此皈依上帝的,欢迎你告诉我。坦白说,我现在就可以非常武断地预言,一个都没有。因为,从理性的证明到绝对的信仰,就像是黑暗中的一跃,我虽然不知道这一跃的力量来自何方,但我明确地知道它肯定不是来自理性。

关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我们下一讲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