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名叫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1743-1805)的英国哲学家,他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设计论证”。请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去马尔代夫旅游,在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的海滩上,突然发现了一块表,请问此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人遗失在这里的,你一定不会认为这是经过海浪的冲刷,或者千万年的演化自然形成的,对不对?如果你接受这个想法,那么威廉·佩利就会告诉你,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得出,世界也是由设计者创造出来的。
我给大家总结一下他的论证步骤:
大前提:钟表是由设计者所造的。
小前提:钟表(的精巧)与世界(的精巧)相似。
结论:所以,世界是由设计者所造的。
威廉·佩利的设计论证属于类比论证,类比论证的效力依赖于类比物之间的相似性,相似度越高,论证的说服力就越强。当我们问,消防员和消防局之间的关系如同警察和谁之间的关系时,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警察局。可是如果我们问,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同国王和谁的关系,也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的人完全不接受家和国的可类比性。
回到设计论证,初看起来它是有说服力的,比方说,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块钟表,那么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存在着外星智能生物。
但是,思虑缜密的读者肯定发现了问题所在。
首先,即使在火星上发现了钟表,那也只能推断得出存在外星智能生物,而不是存在着基督教传统中的那个人格化的上帝。
其次,在威廉·佩利的设计论证中,进行类比的可不是钟表与钟表,而是钟表与世界。大卫·休谟认为,钟表与世界的相似度,并没有佩利认为的那么高。钟表是用金属制成的,不会呼吸更不会生长,而世界呢,有高山大海,也有飞禽走兽,还有我们人类自身。在这个意义上,钟表和世界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相似性,所以这个类比证明的效力并不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去反驳设计论证。这个论证其实有一个隐含前提:凡是精巧的事物都是由设计者创造出来的。但这个隐含前提并不必然为真。
另外一个反驳角度仍然是休谟提出来的,他认为设计论证属于归纳论证,归纳论证的效力依赖于统计的样本数量。比如说,你不能因为在圆明园里见到一只黑天鹅,就断言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黑颜色的。我们之所以断定海滩上的钟表是由设计者创造出来的,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太多如此这般的样本。但是世界却不同,它的样本只有一个,统计样本的缺乏让设计论证成了一个没有根据的归纳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