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神学的婢女

时间:2023-11-30 06:29:03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的正统性,下令禁止在雅典讲授异教哲学,并且关闭了所有的希腊哲学学校。从这一刻开始,古希腊哲学彻底终结,西方哲学进入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哲学-神学的婢女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这一千年需要我们穿上童话里的“七里靴”尽快地通过。每当读到这个说法,我就会想起读中学的时候,放晚自习回家,必须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街道,路边有一间卫校的解剖室,每次我都会大声唱着歌,一路小跑地穿过这段夜路。对黑格尔以及很多哲学史家来说,中世纪就是这样一个完全黑暗的时期,应该尽快地把它打发了事。

我对中世纪的看法要比黑格尔正面一些。在我看来,哲学在中世纪虽然成了神学的婢女,但并没有完全停滞不前,而是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们要牢记于心的是,西方文明的源头除了雅典还有耶路撒冷,除了理性还有信仰,因此,要想全面地了解西方文明,二者缺一不可。更何况信仰对于理性的影响并不全然是负面的,一方面它有助于我们意识到理性的限度,为人类打开超验的精神维度,另一方面,宗教信仰还为现代性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和资源,例如现代人习以为常的个体权利和平等观念,就是在基督教神学的背景下得到孕育和发展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打算只用五讲的篇幅来介绍这一千年的哲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哲学,线索复杂,人物繁多,很多主题与神学纠缠太深,比如三位一体和道成肉身,这些问题很难被没有宗教信仰的现代人理解。还有些问题则毫无意义,甚至非常荒谬,比如臭名昭著的“针尖上究竟能站几个天使”,以及“地狱里真的有蛆虫吗”,等等。所以我思来想去,决定不以哲学人物或者哲学流派为线索,而是围绕上帝存在的证明,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以及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这三个哲学主题,为各位读者勾勒出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概貌。

这一讲与下一讲我们将重点介绍上帝存在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