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必须是一种习惯

时间:2024-06-30 06:44:05

实践智慧虽然属于理智德性,但它却与伦理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成功的伦理教育会造就一种结合了实践智慧与伦理德性的品质(character),这是一种理性与习惯相互成就的状态。

德性必须是一种习惯

伦理德性的英文是ethical virtue,这里的“ethical”源自古希腊文“ethos”,意思是习惯或者习俗。这意味着人的伦理德性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习惯养成的。自然物是不可能改变其本性的,比方说,石头是自然物,它的本性是下落,哪怕我们向上抛一万次,它也还是要下落。但是人不同于石头,人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习惯的养成来改变自然本性的。

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的隐含之义是好色是人的自然本性,好德则不是,它是后天教化和习惯的产物。康德曾说:“人性这根曲木决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相比于康德,亚里士多德会稍微乐观一些,他相信通过习惯和教化的力量是可以努力把人性这根曲木稍稍掰直一点的。

我就经常跟布谷这根曲木做斗争。因为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趋乐避苦的人类本性。每天早晨赖床,腻腻歪歪起床后,又拖拖拉拉地洗漱、吃早饭,等收拾妥当,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其结果就是养成了迟到的坏习惯。所以我的任务就是要让她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哪怕你跟她说了一百遍:“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也还是没有用的。所以重要的是实践,通过实践让她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理性的教导在先,还是习惯的教导在先?他的回答是习惯的教导是起点,理性的教导是终点。如果亚里士多德是对的,那就意味着获得德性的关键不在于说理和论证,而在于实践,在于习惯的养成。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通过做公正的事成为公正的人,通过节制成为节制的人,通过做事勇敢成为勇敢的人。”我们不是通过反复说的话成就了自己,而是通过反复做的事成就了自己。光靠耍嘴皮子是无法获得德性的,偶一为之的善行也无法让我们获得德性,它必须是一种习惯。所以,“一个人的习惯活动怎样,他的品质就是怎样的”。在城邦里,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使他们变好,在家庭中,父母通过塑造孩子的习惯使他们变好。所以亚里士多德指出:“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还是那样的习惯绝不是小事。正相反,它非常重要,或宁可说,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