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事物的本质属性

时间:2024-06-30 06:35:06

现在我们来探讨上一讲的第二个问题:个体事物——比如说姚明——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本质属性的英文为essence,它和实体substance,都是对古希腊文ousia的翻译。译法不同,问题的指向也有所不同;substance这个译法引导我们朝“载体”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而essence则引导我们寻找与偶然属性相对立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事关定义问题,比如,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人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可以回答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或者说“人是会言说的动物”。可是当我们问姚明的定义是什么,姚明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似乎就有些让人茫然不知所措。

个体事物的本质属性

在《范畴篇》中,我们列举了关于姚明的九大范畴,初看起来都属于姚明的偶然属性。但请仔细想一想:如果姚明没去NBA打球,姚明还是姚明吗?如果姚明哪天患了失语症,再也不能口吐莲花了,姚明还是姚明吗?在一个意义上,姚明当然还是姚明,不会说话的姚明并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但在另一个意义上,此姚明已经不是彼姚明了。难道不是这样吗?结合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经常说类似的话吗?比如,如果高考那年失败了,我就会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说:我本来可以过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你假定了即使你的人生完全不同,但你仍旧是你,这个说法暗示出你有一个“本质属性”,可是它究竟是什么呢?

我曾经看到一则报道,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Sergio Canavero)称,他和中国医学团队合作,成功利用人类尸体完成换头的手术实验。评论区里有人说:“马云从此不死了。”可是,看完这个评论,我的第一反应是:那个把头嫁接到别人身上的人还会是马云吗?这与我们刚才的疑问直接相关:姚明要改变到什么程度,他才不是他自己了呢?

再举一个很极端却很现实的例子——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作为肉身的霍金已接近死亡,但是作为精神的霍金还活着,何止是活着,简直是活蹦乱跳,他甚至还开通了新浪微博的账号。事实上,只要霍金还能思考,就没有人会认为那个瘫坐在轮椅上,只能用眼神指挥电脑与人交流的肉身不是霍金,为什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虽然霍金的肉身瘫痪了,但是霍金并没有浪费他的天赋,而是很好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成为当代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大爆炸学说的创立者。所以个体事物的本质就是个体事物“在其自然生成的变化运动中所实现出来的自然本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霍金的本质属性是理论物理学家,这是他的潜能的实现状态,也是他最终的“形式”。这个解释比较符合我们的日常思维,比如姚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姚明可以被剥离掉很多属性,但是唯一不能剥夺的就是篮球运动员这个属性,因为没有了这个属性,姚明就真的不再是姚明了,因为正是这一点定义了姚明的一生。反观我们自己,每个人要问的问题不也是我该如何定义我的一生吗?

让我们来为本讲做个总结。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引入质料和形式来理解实体,导致他不得不部分地放弃《范畴篇》关于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的结论,转而主张形式是实体。因为引入潜能与现实,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在现实的生成变化过程中实现出来的潜能。

必须强调的是,这一讲所介绍的内容只是一个高度简化的版本。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分析要复杂得多,他曾经感慨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永远,那永远被追寻而永远令人困惑的都是‘什么是存在’,也就是‘什么是实体’。”综合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关于实体是什么,他先后提出过五种设想:(1)个别物体(或个体);(2)质料;(3)形式;(4)种和属;(5)本质。这五种设想存在着一望而知的内在矛盾,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许多的难题,直到今天仍旧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趣的是,柏拉图在《智者篇》中借他人之口说过类似的一段话:当你们说“是”的时候,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我们以前也认为自己知道,但现在却感到非常的困惑。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提问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思想最高峰,借助于当时所能借助的所有手段,将问题的边界拓展到了极限处,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他们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制造者,这在哲学上不是耻辱,反而是美德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