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哲学:对于“存在本身”的研究

时间:2023-11-30 04:09:04

本讲我们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这一讲同样不轻松,但是过了这一讲,就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因为我们将会进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那里会有很多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但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却更像是一个思维的黑洞,长期浸润在如此高度抽象的问题中,会让人的大脑出现死机甚至自焚的倾向。我尽我所能把它讲得浅显易懂一些。

第一哲学:对于“存在本身”的研究

《形而上学》的英文标题为Metaphysics,直译是“物理学之后”。其实这个书名不是亚里士多德取的,而是后来的编者在编完《物理学》之后,发现还有一些探讨更普遍也更抽象的原理的文字无处安放,于是一偷懒就把它们统统搁在了《物理学》的后面,因为无以名之,于是又一偷懒,索性称之为“物理学之后”。日本学者井上哲次郎讲究翻译的信、达、雅,根据《易经·系辞》中的“形而上学谓之道”把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立刻就变得高大上起来。

严格说来,把《形而上学》放在《物理学》的后面是有深意的,这个安排告诉我们,在研究完《物理学》之后应该紧接着探讨《形而上学》的主题。《物理学》都探讨了哪些主题?我希望大家都记得“四因说”,特别是里面提到的质料与形式、潜能与实现的观点。我也希望大家都还记得上一讲探讨的《范畴篇》,其中我们重点讨论了实体问题。那么《形而上学》研究的又是什么主题呢?说得简单点,就是对实体做进一步的考察。说得复杂一点,就是对“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s as being)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其他任何具体的分支科学都是对“作为复数的存在者”也就是beings的研究,而形而上学则是对作为单数的being,也就是“存在本身”的研究。这里的“存在”也可以用系词“是”来代替理解。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先来复习一下第9讲中关于巴门尼德的内容。

在所有的判断句“S is P”中,比方说,天是蓝的,花是红的,水是纯净的,女孩是可爱的,或者女孩是老虎,你会发现,不管主词S和谓词P怎么变化,有一个词是不变的,那就是“is”——“是”。一切东西首先要“是”,然后才“是什么”。这句话很关键,这个“是”是使“什么成为什么”的根据和前提。在各种各样的判断句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是”。对各种类型的“是什么”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具体科学,比如动物学、植物学,等等。不去研究“是什么”而专门研究“是”本身的学科则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又称之为第一哲学,因为它是所有其他学问的基础。从《范畴篇》中可以知道,这个“作为存在的存在”就是实体,所以《形而上学》是对实体的原因做进一步考察,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将《物理学》中关于质料和形式的讨论引入对实体问题的思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