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当柏拉图说教育并不是“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东西灌输到灵魂中去”的时候,他是矛盾的。一方面,根据“知识即回忆”的说法,教育的确不是在学习未知的东西,而是发现灵魂中已知的东西。可是另一方面,当柏拉图的最终解决方案,比如按照哲学王制定的习俗和法律对所有十岁以上的孩子进行统一教育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是在灌输和植入一些新的观念。
说到植入观念,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台词,它是这么说的:“什么是最有韧劲的寄生物?细菌?病毒?肠虫?是观念(an idea),非常有韧劲、极具传染性。一旦观念占据了头脑,那就几乎不可能再将它根除,一个完整成形、被彻底理解的观念会牢牢地附着在这儿。”
影片中的女主角梅尔之所以在回到真实世界之后,仍旧无法分清现实与梦境,最后选择自杀,就是因为男主角给她的大脑中偷偷植入了一个观念:“这是梦境,不是现实。”正是因为这个蚀骨入髓的观念,让梅尔成为一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
回到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柏拉图深信走出洞穴之后,见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质疑:哲学家真的见过太阳吗?即使见过,他真的能认出来那就是太阳吗?
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美诺说:“苏格拉底啊,你到哪条路上去寻找对其本性你一无所知的事物?在未知的领域中,你拿什么作为研究对象?即使你很幸运,碰巧遇上了你所探求的东西,你又怎样知道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呢?
苏格拉底回答:“美诺,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知道吗?你引入了一个极其麻烦的问题,即一个人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知道它,无需再研究它;他也不能研究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不知道他要研究的是什么。”
这就是著名的美诺悖论,它揭示了一个根本上的知识论难题。打个比方,你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天气里去登山,随身没有携带任何测量仪器,那么当你登上了最高峰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自己站在最高峰上。
如果洞穴之外还是洞穴,梦境之上仍是梦境,如果走出这个洞穴只不过是走进了另一个洞穴,那么走出洞穴与留在洞穴又有什么区别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讲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