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比喻与走出洞穴的哲人

时间:2023-11-30 03:19:03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你一个人蜷缩在舒适的沙发上,吹着空调,眼前是一台55英寸的液晶电视,你手拿遥控器,不停地在换台,看到合适的节目就停留下来,你看国际新闻,看国内新闻,看古装剧,看现代剧,看真人秀,边看边嗑瓜子,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个时候,窗外突然冒出一个家伙,一直在敲窗户,冲你大声说着什么,你打开窗户,听见他说:

洞穴比喻与走出洞穴的哲人

“不要再看电视了,你以为你可以自由地换台,其实你看到的都是被过滤的信息,你根本不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你就是一个洞穴里的囚徒!”

请问,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嗯,这个人是个疯子吧?”

出于好奇,也出于愤怒,你质问他:“你是谁啊,凭什么跟我说这个?”

他回答说:“我是哲学家,因为我走出过洞穴,见过真实的世界,所以我知道你现在看到的都是假象。”

此时,你又会怎么想?“嗯,这个人果然是一个疯子!”

这个桥段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改编了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中那个著名的“洞穴比喻”。

洞穴比喻的真实场景是这样的:在一个洞穴里面,有一群生于斯长于斯的囚徒,他们的头和脚都被牢牢地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直愣愣地盯着眼前的洞壁。在他们的身后有一些火光,在火光和囚徒之间,有人一直在举着木偶表演,火光将木偶的影子投射到洞壁上,构成一些影像,这就是囚徒们从小到大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对此习以为常,而且认为这就是世界本身。

苏格拉底说,如果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转头环视,四处走动,不仅发现了身后的火光以及木偶,还被人硬拉着一路带出了洞穴,试问这个人会有什么反应?苏格拉底说,这个人肯定会觉得非常痛苦,一路上他脚步踉跄,磕磕绊绊,内心充满恼怒,因为被人强迫着往上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当他第一次看到火光的时候,眼睛会难受,当他走出洞穴来到阳光下,眼前更是金星乱蹦、金蛇乱舞,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但是,他的眼睛渐渐开始适应阳光,认识到洞外的世界有多真实和美好。

这个走出洞穴见到太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看到“善的理念”的哲人。苏格拉底用“太阳”来比喻“善的理念”,就像太阳普照万物,让我们的眼睛得以看见现象界的万物,“善的理念”帮助我们的理智认识真实的事物。

现在的问题是:

第一,既然已经走出洞穴,哲人还愿意再次重返洞穴吗?

第二,重返洞穴后他会遭遇到什么情况?

第三,洞穴里的囚徒愿意听信他的话吗?他能够说服囚徒,成功带领他们走出洞穴吗?

第一个问题涉及哲学家为什么要当王的动机问题;第二个问题涉及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第三个问题是《理想国》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